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承载力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生态承载力第10-14页
     ·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第10-11页
     ·城市群生态承载力第11-13页
     ·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13-14页
   ·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第14-19页
     ·生态承载力研究综述第14-16页
     ·生态足迹研究综述第16-19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思路及意义第19-22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思路第19-21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城市群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第22-37页
   ·城市群生态系统第22-27页
     ·城市群生态系统的特征第22-24页
     ·城市群生态系统的演变第24-27页
   ·生态足迹理论第27-31页
     ·生态足迹的涵义第27-28页
     ·生态生产性土地分类第28-29页
     ·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第29-31页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第31-34页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步骤第31-32页
     ·对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改进第32-34页
   ·生态足迹模型的评价第34-36页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的优点第34-35页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的不足之处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承载力评价第37-49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37-39页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39-40页
   ·“长株潭3+5”城市群承载力的计算第40-45页
     ·数据来源与分析处理第40-41页
     ·“长株潭3+5”城市群承载力的计算第41-45页
   ·计算结果的分析第45-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9-58页
   ·城市群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第49-51页
   ·因子分析法第51-52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52-57页
     ·指标的选取第52-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提升“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承载力的对策第58-68页
   ·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第58-60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60-61页
   ·建立城市群快速轨道交通网第61-63页
   ·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第63-64页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第64-65页
   ·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结论第68页
   ·主要创新点第68-69页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化视角下民营制造企业技术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政府投资泡沫的一般均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