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岩溶(喀斯特)论文

乌江下游岩溶地貌形态、发育与演化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31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1-15页
   ·国内外岩溶地貌研究现状第15-25页
   ·乌江下游地区岩溶地貌研究现状第25-27页
   ·国内外岩溶地貌研究取得的进展与不足第27页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第27-28页
   ·本研究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预计达到的目标第28-29页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第29-31页
第2章 研究区自然背景第31-47页
   ·自然条件第31-33页
   ·地层第33-43页
     ·前寒武系基底构造层第34页
     ·地台期沉积盖层第34-40页
     ·地洼期沉积第40-43页
     ·表层-第四系第43页
   ·乌江下游碳酸盐地层的分布第43-45页
   ·区域构造第45-47页
     ·北东向构造第45-46页
     ·南北向构造带第46-47页
第3章 乌江下游岩溶地貌的个体形态及分布第47-61页
   ·岩溶地貌形态学的研究方法第47-48页
   ·乌江下游岩溶形态整体特征第48-49页
   ·乌江下游岩溶个体形态第49-61页
     ·地表形态第49-56页
     ·地下形态第56-61页
第4章 乌江下游不同地貌面岩溶形态组合特征第61-83页
   ·岩溶形态组合指标体系第61-63页
   ·形态参数第63-64页
   ·结果和讨论第64-79页
   ·乌江下游岩溶形态组合特征第79-83页
第5章 乌江下游岩溶地貌发育过程和阶段控制因素研究第83-101页
   ·乌江下游岩溶地貌发育的地质背景第83-88页
   ·气候水文对岩溶地貌发育的影响第88-91页
   ·现代气候和岩溶形态组合关系的典型地点研究第91-101页
第6章 乌江下游不同地貌面岩溶地貌分布和发育阶段第101-117页
   ·乌江下游不同地貌面分布及年代探讨第101-105页
   ·洞穴作为区域岩溶地貌演化的载体的研究第105-107页
   ·乌江下游岩溶地貌典型剖面地表沉积物的研究第107-117页
第7章 乌江下游岩溶地貌发育史的探讨第117-125页
   ·乌江下游岩溶地貌发育史的探讨第117-120页
   ·乌江河谷发育第120-122页
   ·长江三峡贯通方式的探讨-以羊水河峡谷系统为例第122-125页
第8章 结论和展望第125-127页
   ·初步结论第125页
   ·创新点第125-126页
   ·问题讨论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发表论文、参加课题、学术活动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氮素迁移转化及调控技术研究
下一篇:区域成土过程:认识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