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4页 |
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8-9页 |
2 学界对墨子科技思想的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3 本文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墨子科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4-19页 |
·墨子其人及其学说 | 第14-16页 |
·墨子其人 | 第14-15页 |
·墨子学说——平民显学 | 第15-16页 |
·墨子科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墨子》的科学思想 | 第19-30页 |
·《墨子》自然观的科学意蕴 | 第19-23页 |
·“有穷无穷”的时空观 | 第19-21页 |
·“知有与亡”的物质观 | 第21-22页 |
·“力,形之所以奋也”的运动论 | 第22-23页 |
·《墨子》在物理学、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 第23-27页 |
·物理学方面 | 第23-25页 |
·数学方面 | 第25-27页 |
·《墨子》科学思想中的方法论 | 第27-30页 |
·“察类明故”、“以见知隐”的逻辑推理法 | 第27-29页 |
·“言必立仪”:三表法的思维判断方式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墨子》的技术思想 | 第30-36页 |
·“义利统一”的技术伦理思想 | 第30-31页 |
·兴利除害 | 第30页 |
·非攻救守 | 第30-31页 |
·节用尚俭 | 第31页 |
·培养“兼士”的技术教育思想 | 第31-33页 |
·提出了技术教育的目的 | 第31-32页 |
·总结了技术教育的方法 | 第32-33页 |
·在技术教育中注重道德教育 | 第33页 |
·军事防御和建筑防火上的技术成就 | 第33-36页 |
·军事技术思想和防御武器的发明 | 第33-35页 |
·建筑防火思想及其技术设计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墨子科技思想的影响及其衰微 | 第36-44页 |
·墨子科技思想在当时社会的历史作用 | 第36-37页 |
·墨子科技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第37-38页 |
·墨子科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第37-38页 |
·墨子技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第38页 |
·墨子科技思想的衰微及其后果 | 第38-40页 |
·墨子科技思想衰微的情况 | 第38-39页 |
·墨子科技思想衰微的后果 | 第39-40页 |
·墨子科技思想衰微的原因剖析 | 第40-44页 |
·外部社会原因分析 | 第40-41页 |
·学派内部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第五章 墨子科技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44-50页 |
·对墨子科技思想的评价 | 第44-45页 |
·关于墨子科学思想的评价 | 第44-45页 |
·关于墨子技术思想的评价 | 第45页 |
·墨子科学精神的现实意义 | 第45-48页 |
·墨子科学精神的主要特征 | 第45-46页 |
·墨子科学精神的时代价值 | 第46-48页 |
·墨子技术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48-50页 |
·以“兴利除害”的技术伦理思想规范技术运用 | 第48页 |
·“节用”的技术思想利国利民 | 第48-49页 |
·技术实践和道德要求并重的技术教育思想具有很好的现实借鉴意义 | 第49-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