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结与艺术创造力--爱德华·蒙克《生命》组画解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7-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情结与艺术创造力研究现状 | 第9页 |
| ·爱德华·蒙克《生命》组画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2 情结与创造力相关概念 | 第13-18页 |
| ·情结 | 第13-14页 |
| ·创造力 | 第14-16页 |
| ·创造力 | 第14页 |
| ·艺术创造力 | 第14-15页 |
| ·创造的过程 | 第15页 |
| ·创造力的来源 | 第15-16页 |
| ·研究情结与创造力的意义 | 第16-18页 |
| 3 艺术创造中的情结表达及运用 | 第18-21页 |
| ·现实主义艺术家的情结表达 | 第18页 |
| ·理想主义艺术家的情结表达 | 第18-19页 |
| ·表现主义艺术家的情结表达 | 第19-21页 |
| 4 爱德华·蒙克《生命》组画中的情结来源 | 第21-25页 |
| ·《生命》组画简介 | 第21页 |
| ·蒙克的情结来源 | 第21-23页 |
| ·苦难的童年 | 第21-22页 |
| ·备受争议的青年时代 | 第22-23页 |
| ·晚年 | 第23页 |
| ·情结构成《生命》组画的创作本源 | 第23-25页 |
| 5 情结对《生命》组画创作风格的影响 | 第25-32页 |
| ·“十字架”式的构图方式 | 第25-26页 |
| ·情结对《生命》组画造型特点的影响 | 第26-29页 |
| ·“骷髅般”的人物形象 | 第26-28页 |
| ·“凝固”的姿态 | 第28-29页 |
| ·心理气氛的营造—《生命》组画中的线条与色彩 | 第29-32页 |
| ·粗狂的线条 | 第29-30页 |
| ·主观的色彩 | 第30-32页 |
| 6 《生命》组画中的爱与死亡情结表达 | 第32-48页 |
| ·《生命》组画中的爱之情结 | 第32页 |
| ·基于爱之情结的异性主题作品解析 | 第32-36页 |
| ·基于爱之情结的家庭主题作品解析 | 第36-37页 |
| ·基于爱之情结的自画像解析 | 第37-39页 |
| ·《生命》组画中的死之情结 | 第39页 |
| ·基于死亡情结的作品解析 | 第39-46页 |
| ·死亡的恐惧与无奈 | 第39-43页 |
| ·超越死亡 | 第43-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7 蒙克基于情结宣泄的“自我”升华 | 第48-52页 |
| 8 结语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图表目录 | 第56-58页 |
| 附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