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和动机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所得税会计概述 | 第15-25页 |
·所得税会计的基本理论 | 第15-19页 |
·所得税会计的内涵 | 第15-16页 |
·所得税会计的目标 | 第16-17页 |
·所得税会计应遵循的原则 | 第17-18页 |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 | 第18-19页 |
·国内外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 | 第19-22页 |
·我国所得税会计规范的发展 | 第19-20页 |
·美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 | 第20-21页 |
·英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 | 第21-22页 |
·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 | 第22页 |
·各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发展变迁对我国的启示 | 第22-25页 |
第3章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及其比较 | 第25-34页 |
·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比较 | 第25-27页 |
·理论基础比较 | 第25-26页 |
·内涵比较 | 第26页 |
·特点比较 | 第26-27页 |
·核算方法比较 | 第27页 |
·优缺点比较 | 第27页 |
·递延法与债务法的比较 | 第27-29页 |
·理论基础比较 | 第27-28页 |
·内涵比较 | 第28页 |
·特点比较 | 第28页 |
·核算方法比较 | 第28-29页 |
·优缺点比较 | 第29页 |
·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 | 第29-31页 |
·理论基础比较 | 第29页 |
·内涵比较 | 第29-30页 |
·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债务法的共同点 | 第30页 |
·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务法的差异 | 第30-31页 |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与淘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4页 |
·国外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与淘汰 | 第31-32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4页 |
第4章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应用及影响 | 第34-45页 |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 第34-37页 |
·会计处理方法的革新 | 第34页 |
·确立“计税基础”新概念 | 第34-35页 |
·确认“暂时性差异”新概念 | 第35页 |
·适用税率不同,谨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第35-36页 |
·弥补损失的会计处理不同 | 第36页 |
·所得税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信息的披露做出明确规定 | 第36-37页 |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变化的影响 | 第37-38页 |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应用研究 | 第38-40页 |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 第38-39页 |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新旧衔接 | 第39-40页 |
·首次执行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影响 | 第40-45页 |
第5章 所得税会计准则在我国应用的思考和建议 | 第45-52页 |
·所得税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会计环境对实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约 | 第45-46页 |
·会计人员素质对实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约 | 第46-48页 |
·所得税会计准则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 第48-52页 |
·针对改善会计环境的建议 | 第48-49页 |
·针对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建议 | 第49-50页 |
·针对加强政府及会计民间组织效用的建议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