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公司并购中的利害冲突 | 第9-15页 |
第一节 公司并购的概念 | 第9-11页 |
第二节 公司并购中的利害相关者与公司治理 | 第11-13页 |
第三节 公司并购中的利害相关者冲突分析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公司并购对利益平衡格局的打破 | 第15-26页 |
第一节 公司并购对公司内股东之间的平衡格局的打破 | 第15-17页 |
一、控股股东的认定 | 第15-16页 |
二、公司并购中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冲突的原因分析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买卖契约主体之间平衡格局的打破 | 第17-19页 |
一、在交易标的—股票的价值判断上,股东处于弱者的地位 | 第18-19页 |
二、分散的中小股东缺乏与收购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 第19页 |
三、“first come,first served”原则的负面影响 | 第19页 |
第三节 收购双方与债权人之间的平衡格局的打破 | 第19-21页 |
一、公司债权人角色定位 | 第19-20页 |
二、公司债权人特征 | 第20页 |
三、公司并购中债权人与股东利益冲突分析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公司并购与其他利害相关者的平衡格局打破 | 第21-26页 |
一、公司并购与职工的冲突分析 | 第21-23页 |
二、公司并购与社区利益的冲突与平衡 | 第23页 |
三、公司并购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平衡 | 第23-24页 |
四、外资并购行为对国家利益的冲突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各国(地区)法律对利益平衡格局的重建 | 第26-41页 |
第一节 各国(地区)重建利益平衡格局立法体例 | 第26-27页 |
一、美国立法体例 | 第26页 |
二、英国立法体例 | 第26-27页 |
三、中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 | 第27页 |
第二节 公司股东之间利益平衡格局的建立 | 第27-34页 |
一、充分信息披露原则与目标公司股东平等待遇原则是立法指导思想 | 第27-29页 |
二、培育机构投资者完善企业股权结构是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关键 | 第29-30页 |
三、投票权制度创新是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途径 | 第30-33页 |
四、提高独立董事比重是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有力手段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收购者与目标公司股东间的重建 | 第34-36页 |
一、信息披露制度 | 第34-35页 |
二、一致行动人制度 | 第35-36页 |
第四节 收购双方与债权人之间的平衡格局的重建 | 第36-41页 |
一、依均衡理论而设立的保护制度 | 第36-38页 |
二、根据诚信原则而确立的保护制度 | 第38-41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司并购中的利益平衡法律制度评价及立法完善 | 第41-58页 |
第一节 我国有关公司并购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1-51页 |
一、完善股东大会制度 | 第41-44页 |
二、完善董事监管法律制度 | 第44-45页 |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5-47页 |
四、完善债权人救济法律制度 | 第47-49页 |
五、完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 | 第49-51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司并购法的立法思考 | 第51-58页 |
一、我国公司并购立法的缺陷及立法建议 | 第51-52页 |
二、确立公司并购的基本原则 | 第52-54页 |
三、构造相关公司并购立法的系统工程 | 第54-55页 |
四、建立健全有关公司并购配套制度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注释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