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Prunus persica)胚发育、再生及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的初步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种胚发育与败育过程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种胚发育过程的形态与生理变化 | 第11页 |
| ·种胚发育与败育过程中的细胞学研究 | 第11-12页 |
| ·激素与胚胎发育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桃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3-22页 |
| ·茎尖培养 | 第13-15页 |
| ·胚培养 | 第15-17页 |
| ·幼胚再生 | 第17-18页 |
| ·胚乳再生 | 第18页 |
| ·子叶再生 | 第18-19页 |
| ·胚轴再生 | 第19-21页 |
| ·叶片再生 | 第21页 |
| ·其他外植体的再生 | 第21-22页 |
| ·桃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 ·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法 | 第22-23页 |
|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 | 第23-25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 ·早熟桃胚退化试验 | 第27页 |
| ·方法 | 第27页 |
| ·激素测定 | 第27页 |
| ·胚培养试验 | 第27-28页 |
| ·试验材料和培养方法 | 第27-28页 |
| ·培养基和糖浓度对胚培养的影响 | 第28页 |
| ·不同成熟期对胚培养的影响 | 第28页 |
| ·不同采样时期对胚培养的影响 | 第28页 |
| ·种皮处理对胚培养的影响 | 第28页 |
| ·光暗处理对胚培养的影响 | 第28页 |
| ·胚轴再生试验 | 第28-29页 |
| ·材料 | 第28页 |
| ·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胚轴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不同激素配比对胚轴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 第29页 |
| ·不同切口部位对胚轴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 第29页 |
| ·不同继代次数对愈伤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29页 |
| ·试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29页 |
|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试验 | 第29-31页 |
| ·材料 | 第29页 |
| ·花粉原位萌发、花粉管生长情况观察 | 第29页 |
| ·转化方法 | 第29-30页 |
| ·基因检测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44页 |
| ·早熟桃胚退化试验 | 第31-33页 |
| ·生育期内‘华光 | 第31页 |
| ·生育期内‘华光 | 第31页 |
| ·生育期内‘华光 | 第31-32页 |
| ·生育期内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 ·胚培养试验 | 第33-36页 |
| ·培养基和糖浓度对胚萌发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不同成熟期对桃胚培养的影响 | 第34页 |
| ·不同采样时期对胚培养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种皮划伤方式试验 | 第35-36页 |
| ·光暗处理试验 | 第36页 |
| ·桃胚轴再生试验 | 第36-41页 |
|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胚轴愈伤诱导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不同激素配比对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37页 |
| ·不同激素配比对胚轴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 第37页 |
| ·不同切口部位对胚轴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 第37页 |
| ·不同继代次数对胚轴愈伤形态的影响 | 第37-41页 |
|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试验 | 第41-44页 |
| ·桃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观察 | 第41-43页 |
| ·外源基因的导入及处理果实的生长情况调查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4-48页 |
| ·早熟桃胚退化试验 | 第44-45页 |
| ·胚培养试验 | 第45页 |
| ·胚轴再生不定芽试验 | 第45-46页 |
|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试验 | 第46-48页 |
| ·关于桃花粉管通道法外源基因注射时间的探讨 | 第46-47页 |
| ·关于外源基因导入方法及其适用性问题的探讨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早熟桃胚退化试验 | 第48页 |
| ·胚培养试验 | 第48页 |
| ·胚轴再生不定芽试验 | 第48页 |
|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试验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