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纯咸味中药性效规律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正文 | 第8-43页 |
第一部分 中药药性的理论概述 | 第8-21页 |
一、药性的涵义 | 第8-10页 |
二、中药四性的涵义 | 第10-12页 |
三、中药归经的涵义 | 第12-16页 |
四、中药五味的涵义 | 第16-18页 |
五、对咸味药物的认识 | 第18-21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4页 |
一、研究范围 | 第21页 |
二、选用纯咸味药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 | 第21-22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4页 |
第三部分 纯咸味药及其四性、归经、功效统计结果 | 第24-30页 |
一、纯咸味中药采集结果 | 第24-25页 |
二、纯咸味中药四性、归经、功效数据集及频数分析 | 第25-30页 |
(一) 四性、归经、功效数据集 | 第25页 |
(二) 四性、归经、功效频数分析结果 | 第25-30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30-43页 |
一、咸味中药与功效之间的关系 | 第30-32页 |
二、咸味中药的四性规律及与其功效之间的关系 | 第32-38页 |
(一) 咸味中药的四性规律 | 第32页 |
(二) 咸味中药的四性属性与功效之间的关系 | 第32-38页 |
三、咸味中药归经规律及其与功效之间的关系 | 第38-43页 |
(一) 咸味中药的归经规律 | 第38-39页 |
(二) 咸味中药的归经与功效之间的关系 | 第39-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附录1 | 第45-59页 |
一、纯咸味中药统计结果详表 | 第45-47页 |
(一) 矿物类纯咸味药统计结果详表 | 第45页 |
(二) 植物类纯咸味药统计结果详表 | 第45-46页 |
(三) 动物类纯咸味药统计结果详表 | 第46-47页 |
二、纯咸味中药四性、归经、功效统计详表 | 第47-54页 |
三、纯咸味中药四性、归经、功效频数统计详表 | 第54-59页 |
(一) 药物四性频数及百分比统计详表 | 第54-55页 |
(二) 药物归经频数及百分比统计详表 | 第55-57页 |
(三) 药物功效频数及百分比统计详表 | 第57-59页 |
附录2 | 第59-70页 |
一、226 味纯咸味药物频数分析结果 | 第59-66页 |
(一) 四性频数分析 | 第59-60页 |
(二) 归经频数分析 | 第60-63页 |
(三) 功效频数分析 | 第63-66页 |
二、226 味纯咸味药物卡方检验结果 | 第66-70页 |
(一) 纯咸味中药的四性检验 | 第66-67页 |
(二) 咸味中药的归经检验 | 第67-68页 |
(三) 咸味中药的功效检验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详细摘要 | 第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