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一起"噪声"案件所引发的思考 | 第10-14页 |
一、一起有关"噪声"的典型案件 | 第10-11页 |
二、由该案引发的思考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噪声侵权的基础理论 | 第14-34页 |
第一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中对不可量物排放之容忍义务界限 | 第14-17页 |
一、容忍义务:相邻关系制度的核心技术 | 第14-15页 |
二、《德国民法典》第906条之规范分析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噪声侵权概述 | 第17-21页 |
一、噪声侵权的概念 | 第17页 |
二、我国噪声侵权案件的司法现状 | 第17-21页 |
第三节 利益衡量原则 | 第21-34页 |
一、"利益衡量原则"对解决噪声侵权纠纷之必要性分析 | 第21-25页 |
二、利益衡量过程中应当考虑的"因素" | 第25-34页 |
第二章 噪声侵权的构成要件 | 第34-41页 |
第一节 被告行为的违法性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损害结果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因果关系 | 第37-39页 |
第四节 "加害人的过错"并非噪声侵权案件的构成要件之一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噪声侵权的救济方式 | 第41-51页 |
第一节 私力救济 | 第41-43页 |
一、"私力救济"的概念 | 第41-42页 |
二、"私力救济"之主要方式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公力救济 | 第43-51页 |
一、要件事实之举证责任的分配和倒置 | 第43-45页 |
二、噪声侵权纠纷能否适用"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问题 | 第45-46页 |
三、被告责任的承担方式 | 第46-48页 |
四、"利益衡量原则"要求裁判者详细公开裁判理由 | 第48-49页 |
五. 对未来的"继发性损害"如何救济?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