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农村金融概述 | 第10-15页 |
一、农村金融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我国农村金融的二元结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 | 第11-13页 |
(一)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组织形式 | 第11-12页 |
(二)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组织形式 | 第12-13页 |
三、农村金融的特质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监管体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 | 第15-23页 |
一、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监管体制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 经济学基础 | 第15-17页 |
(二) 经济法基础 | 第17-18页 |
二、我国农村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分析 | 第18-23页 |
(一) 监管立法未能区分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不具针对性 | 第19-20页 |
(二) 监管资源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 第20-21页 |
(三) 监管手段强制,忽视对农村金融的内生性培育 | 第21页 |
(四) 未形成完备的约束、保障机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世界各主要国家农村金融监管体制比较研究 | 第23-28页 |
一、美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其监管 | 第23-24页 |
二、法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其监管 | 第24-25页 |
三、日本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其监管 | 第25-26页 |
四、印度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其监管 | 第26页 |
五、世界各主要国家农村金融监管体制的共性经验分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健全我国农村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想 | 第28-38页 |
一、完善立法,健全农村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 第28-30页 |
二、监管理念上注重对农村金融内生力量的培育 | 第30-33页 |
(一) 设定合理的农村金融监管目标 | 第31页 |
(二) 采用适合农村金融特质的监管方式 | 第31-32页 |
(三) 构建完备的农村金融机构内控机制 | 第32-33页 |
三、设置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监管主体 | 第33-36页 |
(一) 发挥农业部的政策导向作用 | 第33-35页 |
(二) 强化政策性农村金融的调控职能 | 第35-36页 |
四、构建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和市场退出机制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