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引言 | 第11页 |
·西花蓟马在我国的发生和危害 | 第11-13页 |
·发生状况 | 第11页 |
·风险分析 | 第11-12页 |
·生物学生态特性 | 第12-13页 |
·烟蓟马在我国的发生和危害 | 第13-14页 |
·发生状况 | 第13页 |
·生物学生态特性 | 第13-14页 |
·信息化合物对蓟马的行为调控及其应用 | 第14-16页 |
·植物源信息化合物 | 第14-15页 |
·昆虫源信息化合物 | 第15页 |
·信息化合物在蓟马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蓟马成虫在温室中的日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 第18-3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8-20页 |
·温室试验 | 第18-19页 |
·实验室试验 | 第19-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8页 |
·不同天气下蓟马成虫的飞行活动 | 第20-22页 |
·测试器中蓟马成虫的日活动规律 | 第22-23页 |
·光照强度对成虫飞行活动的影响 | 第23-24页 |
·饥饿对成虫飞行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不同相对湿度下成虫的飞行活动情况 | 第25-26页 |
·不同温度下两种蓟马成虫的飞行情况 | 第26-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西花蓟马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 第30-3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0-31页 |
·供试昆虫 | 第30页 |
·供试植物 | 第30页 |
·叶片粗提液制备 | 第30页 |
·Y 型嗅觉仪及使用方法 | 第30-31页 |
·样品处理方法 | 第31页 |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西花蓟马对植物叶片的趋性行为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西花蓟马成虫对几种挥发性化合物的行为反应 | 第34-3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5页 |
·供试昆虫 | 第34页 |
·供试化合物 | 第34页 |
·测试方法 | 第34-35页 |
·数据分析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西花蓟马对挥发性化合物的选择行为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五章 蓟马高效诱虫板的研究与应用 | 第38-4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8-40页 |
·试验温室 | 第38页 |
·粘虫板 | 第38页 |
·缓释增效剂 | 第38-39页 |
·试验单体与混合物 | 第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数据统计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温室中蓟马的种群密度及趋卡行为 | 第40页 |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蓟马引诱力的测定 | 第40-41页 |
·不同诱剂与色板结合方式对西花蓟马成虫引诱力的差异 | 第41-42页 |
·不同诱剂的诱虫板对蓟马成虫引诱的影响 | 第42页 |
·不同缓释增效剂的诱虫板对蓟马成虫引诱的影响 | 第42-45页 |
·不同浓度诱剂诱虫板对西花蓟马成虫的引诱力 | 第45页 |
·最佳诱虫板效果调查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