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蜂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我国蜂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过程 | 第12页 |
·蜂产品市场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蜂产品企业的发展道路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总体安排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蜂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过程 | 第16-19页 |
·产业恢复期 | 第16页 |
·显著发展期 | 第16-17页 |
·快速发展期 | 第17-19页 |
·高速发展阶段 | 第17-18页 |
·混战时期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国内蜂产品市场现状 | 第19-30页 |
·国内蜂产品市场的发展过程 | 第19-20页 |
·建国初期的蜂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 第19页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市场开拓严重停滞 | 第19-20页 |
·改革开放后蜂产品市场快速发展 | 第20页 |
·国内蜂产品质量状况及原因分析 | 第20-22页 |
·在原料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在加工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在经营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国内蜂产品市场的宣传问题 | 第22-23页 |
·国内蜂产品的品种情况 | 第23页 |
·我国蜂产品的国际贸易情况 | 第23-30页 |
·我国蜂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 | 第24页 |
·近年我国蜂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 | 第24-27页 |
·我国蜂产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国内蜂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外因分析 | 第30-32页 |
·我国蜂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30页 |
·现行蜂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监督检测水平有待提高 | 第31页 |
·市场环境及法律法规的限制因素 | 第31页 |
·蜂药的研究重视不够,病虫害控制不力 | 第31页 |
·社会服务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 | 第31-32页 |
·内因分析 | 第32-34页 |
·我国蜂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组织化程度低 | 第32页 |
·对源头产品的控制能力差 | 第32页 |
·产品雷同、新产品研发的科技投入不足 | 第32-33页 |
·产品销售渠道窄、营销手段薄弱 | 第33页 |
·品牌建设不够 | 第33-34页 |
第五章 蜂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34-39页 |
·蜂产品加工的产业化发展 | 第34-37页 |
·汪氏的发展经验 | 第34-36页 |
·中蜜公司的发展经验 | 第36-37页 |
·蜂产品企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对产业提升的启示 | 第37-39页 |
第六章 蜂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 第39-45页 |
·蜂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要遵循的原则 | 第39页 |
·源头原料生产环节对策 | 第39-40页 |
·提高蜂农组织化程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 第39页 |
·充分利用蜂业经纪人的桥梁作用 | 第39-40页 |
·推广高效低残蜂药使用及蜂病预防 | 第40页 |
·生产成熟蜜、优质王浆 | 第40页 |
·产品深加工环节对策 | 第40-41页 |
·不断提高加工技术水平 | 第40-41页 |
·加大新品研发力度 | 第41页 |
·拓宽产业领域、建立多元赢利体系 | 第41页 |
·取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 第41页 |
·营销环节发展对策 | 第41-43页 |
·加强营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 第41-42页 |
·拓宽销售渠道,引进多种销售模式 | 第42页 |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知名品牌 | 第42-43页 |
·以品牌价值实现资本运营 | 第43页 |
·其他环节 | 第43-45页 |
·充分利用国家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 第43页 |
·利用好商会和行业协会的监督协调作用 | 第43-44页 |
·推动蜂业体系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更新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