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4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9-32页 |
·森林健康问题的由来及概况 | 第19-20页 |
·森林健康监测与评价的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蛀干昆虫的寄主选择特性 | 第22-30页 |
·蛀干昆虫在森林健康诊断与评价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森林健康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 | 第31-32页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研究目标 | 第3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第二章 松墨天牛成虫对云南松选择、攻击规律及信息传递机制的研究 | 第34-68页 |
·林间自然状态下松墨天牛成虫标记-释放-诱回试验 | 第34-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小结 | 第38页 |
·松墨天牛成虫对云南松树干的垂直分布选择及其与树皮物理结构间的关系 | 第38-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松墨天牛成虫对寄主颜色的视觉选择研究 | 第47-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松墨天牛成虫对寄主挥发性提取物的嗅觉选择研究 | 第50-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松墨天牛成虫信息素的提取及对信息素的嗅觉选择研究 | 第59-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小结 | 第63页 |
·松墨天牛成虫接触不同健康状况寄主刺激后消化酶活性测定 | 第63-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页 |
·本章结论和讨论 | 第65-68页 |
第三章 云南省云南松不同分布区森林群落结构、健康状况与物种多样性调查 | 第68-98页 |
·研究区概况、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8-72页 |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68-69页 |
·试验方法 | 第69-7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2-94页 |
·滇中核心分布区不同起源类型云南松群落结构、健康状况及多样性 | 第72-83页 |
·滇西边缘分布区不同起源类型云南松群落结构、健康状况及多样性 | 第83-87页 |
·滇南边缘分布区不同起源类型云南松群落结构、健康状况及多样性 | 第87-91页 |
·滇东北分布区不同起源类型云南松群落结构、健康状况及多样性 | 第91-94页 |
·本章结论和讨论 | 第94-98页 |
·结论 | 第94-96页 |
·讨论 | 第96-98页 |
第四章 不同分布区云南松林蛀干昆虫为害情况及其与森林健康相关性研究 | 第98-11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8-100页 |
·研究区及样地设置 | 第98-99页 |
·蛀干昆虫调查方法 | 第99页 |
·森林健康指数的计算 | 第99-100页 |
·数据分析 | 第10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9页 |
·滇中地区蛀干昆虫为害情况及其与森林健康相关性 | 第100-105页 |
·滇西地区蛀干昆虫为害情况及其与森林健康相关性 | 第105-107页 |
·滇南地区蛀干昆虫为害情况及其与森林健康相关性 | 第107-108页 |
·滇东北地区蛀干昆虫为害情况及其与森林健康相关性 | 第108-109页 |
·本章结论和讨论 | 第109-112页 |
第五章 不同分布区云南松林森林健康与土壤性质相关性研究 | 第112-1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3-114页 |
·研究区概况及样地选择 | 第113页 |
·土壤性质测定 | 第113-114页 |
·数据分析 | 第11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4-132页 |
·滇中地区云南松林森林健康与土壤性质相关性 | 第114-121页 |
·滇西地区云南松林森林健康与土壤性质相关性 | 第121-125页 |
·滇南地区云南松林森林健康与土壤性质相关性 | 第125-129页 |
·滇东北地区云南松林森林健康与土壤性质相关性 | 第129-132页 |
·本章结论和讨论 | 第132-134页 |
第六章 不同分布区云南松林森林健康综合评价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134-145页 |
·滇中核心区云南松林森林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34-1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4-1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35-136页 |
·小结 | 第136-137页 |
·滇西边缘分布区云南松林森林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37-1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37-138页 |
·小结 | 第138页 |
·滇南边缘分布区云南松林森林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38-1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38-139页 |
·小结 | 第139页 |
·滇东北边缘分布区云南松林森林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39-1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9-1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40-141页 |
·小结 | 第141-142页 |
·本章结论和讨论 | 第142-145页 |
第七章 论文总体结论和讨论 | 第145-154页 |
·结论 | 第145-149页 |
·讨论 | 第149-154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9页 |
·松墨天牛成虫寄主选择过程的推断 | 第149页 |
·云南松林健康状况与其地理分布和适生性的关系探讨 | 第149-150页 |
·云南松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调查中的启示 | 第150-151页 |
·利用蛀干昆虫诊断和评价森林健康研究中的问题和建议 | 第151页 |
·土壤状况与森林健康相关性研究中的问题和启示 | 第151-152页 |
·未来森林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的探索与发展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5页 |
附录 | 第165-172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72-173页 |
致谢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