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及中文全称 | 第7-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1 树冠与林下植被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树冠结构 | 第14-15页 |
·树冠分级 | 第15-16页 |
·树冠与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16页 |
·树冠动态模型研究 | 第16-18页 |
·树冠率模型 | 第16-17页 |
·树冠宽模型 | 第17-18页 |
·树冠在生长模型中的应用 | 第18页 |
·树冠指标及健康性评价研究 | 第18-19页 |
·树冠与林下植被的研究 | 第19-20页 |
·展望 | 第20-21页 |
2 研究地概况 | 第21-24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1页 |
·气候条件 | 第21页 |
·土壤条件 | 第21-22页 |
·北京市森林资源基本情况 | 第22页 |
·油松分布的总体情况 | 第22-24页 |
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24-33页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北京市固定复位样地数据 | 第24页 |
·临时样地数据 | 第24-25页 |
·样地调查 | 第25-32页 |
·样地自然概况 | 第25页 |
·每木检尺 | 第25-26页 |
·树冠指标调查方法 | 第26-29页 |
·基本调查指标 | 第26-29页 |
·复合指标 | 第29页 |
·林下植被多样性及生物量调查 | 第29-30页 |
·树冠生物量及生长量调查 | 第30-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4 油松人工林树冠及林下植被生长研究 | 第33-45页 |
·树冠生长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 第33-35页 |
·树冠基本指标 | 第33-34页 |
·树冠复合指标 | 第34页 |
·树冠指标间相关性 | 第34-35页 |
·树冠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 | 第35-37页 |
·树冠基本指标 | 第35-36页 |
·树冠复合指标 | 第36页 |
·树冠指标间相关性 | 第36-37页 |
·树冠指标与林分生长指标的相关性 | 第37页 |
·树冠圆满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 第37-39页 |
·树冠圆满度与胸径的关系 | 第38页 |
·树冠圆满度与树高的关系 | 第38页 |
·树冠圆满度与单株材积的关系 | 第38-39页 |
·树冠生物量研究 | 第39-42页 |
·单枝条生物量估算 | 第39-40页 |
·树冠生物量估算 | 第40-41页 |
·树冠生长量估算 | 第41-42页 |
·林下植被生长的研究 | 第42-45页 |
·林分密度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5 冠幅与林下植被生长关系的研究 | 第45-53页 |
·冠幅模型的优化 | 第45-48页 |
·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模型检验 | 第46-48页 |
·冠幅与林下植被的关系 | 第48-53页 |
·冠幅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关系 | 第48-50页 |
·模型建立 | 第48-49页 |
·模型检验 | 第49-50页 |
·冠幅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关系 | 第50-53页 |
·模型建立 | 第50-51页 |
·模型检验 | 第51-53页 |
6 基于FVS的油松人工林树冠及林下植被生长预测 | 第53-68页 |
·油松模拟试验林的生长情况 | 第53页 |
·油松人工林的自然生长与抚育措施下的生长预测 | 第53-68页 |
·自然生长 | 第53-56页 |
·下层抚育 | 第56-63页 |
·上层抚育 | 第63-66页 |
·两种抚育措施的比较 | 第66-68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个人简介 | 第78-79页 |
导师简介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