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河坝地区飞三段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5页 |
·主要进展及认识 | 第15-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6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7-22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7-20页 |
·区域勘探开发概况 | 第20-2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2-26页 |
·研究区位置 | 第22-23页 |
·地层及分布特征 | 第23-26页 |
第3章 河坝地区飞三段沉积与成岩作用 | 第26-51页 |
·河坝地区飞三段岩石学特征概述 | 第26-27页 |
·灰岩类 | 第26-27页 |
·白云岩类 | 第27页 |
·河坝地区飞三段沉积相特征概述 | 第27-31页 |
·河坝地区飞三段储集空间类型特征 | 第31-32页 |
·粒内溶孔、铸模孔 | 第31页 |
·晶间孔和晶间溶孔 | 第31页 |
·裂缝特征 | 第31-32页 |
·溶蚀洞 | 第32页 |
·河坝地区飞三段成岩作用 | 第32-42页 |
·河坝地区飞三段成岩环境 | 第32-34页 |
·河坝地区飞三段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 | 第34-42页 |
·胶结物及自生矿物成分及成因分析 | 第42-47页 |
·电子探针成分分析 | 第42-43页 |
·阴极发光分析 | 第43-44页 |
·氧碳同位素分析 | 第44-47页 |
·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及主控因素分析 | 第47-51页 |
·储层成岩演化序列 | 第47-49页 |
·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 | 第49-51页 |
第4章 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 | 第51-64页 |
·成岩作用与储层发育关系 | 第51-59页 |
·破裂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 第59页 |
·控制储层发育因素分析 | 第59-64页 |
·沉积环境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 第59-62页 |
·成岩环境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 第62-64页 |
第5章 储层特征与评价 | 第64-76页 |
·河坝地区飞三段储层特征研究 | 第64-68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64-66页 |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66-68页 |
·储层分类评价 | 第68-70页 |
·储层分类标准的建立 | 第68-70页 |
·单井储层分类 | 第70页 |
·与邻区储层特征对比 | 第70-76页 |
·沉积特征 | 第71-72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72-73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73页 |
·储层孔隙类型 | 第73-74页 |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A 电子探针成分分析 | 第81-86页 |
附录B 照片图版 | 第86-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