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凹凸棒石资源的分布概况 | 第14-15页 |
·国外凹凸棒石资源的分布 | 第14页 |
·国内凹凸棒石资源的分布 | 第14-15页 |
·凹凸棒石的结构及其物化性质 | 第15-17页 |
·凹凸棒石的晶体结构 | 第15-16页 |
·凹凸棒石的物化性质 | 第16-17页 |
·凹凸棒石粘土的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 | 第17页 |
·橡胶补强材料 | 第17页 |
·吸附材料 | 第17-18页 |
·其它的应用 | 第18页 |
·凹凸棒石粘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现阶段解决方法 | 第18-19页 |
·凹凸棒石粘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现阶段的解决方法 | 第18-19页 |
·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解决问题的思路 | 第19-21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分析表征 | 第22-25页 |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型号 | 第22-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页 |
·分析表征 | 第23-24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23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3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3-24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4页 |
·碳含量分析(TOC) | 第24页 |
·磁化率分析(MS) | 第24页 |
·苯酚的吸附实验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水热催化制备凹凸棒石/碳复合材料及其表征 | 第25-35页 |
·引言 | 第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4页 |
·XRD分析 | 第25-26页 |
·FTIR分析 | 第26-27页 |
·形貌分析 | 第27-28页 |
·反应时间对产物影响 | 第28-30页 |
·反应温度对产物影响 | 第30-32页 |
·催化剂含量对产物影响 | 第32-33页 |
·形成机理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凹凸棒石/碳复合材料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35-46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吸附实验 | 第35页 |
·苯酚浓度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4页 |
·固液比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温度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37页 |
·溶液初始浓度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pH值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碳含量对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9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39-41页 |
·吸附热力学 | 第41-44页 |
·不同材料对苯酚的去除率比较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凹凸棒石/Fe_3O_4/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 第46-60页 |
·引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凹凸棒石/Fe_3O_4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6页 |
·凹凸棒石/Fe_3O_4/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6页 |
·苯酚吸附实验 | 第46-47页 |
·Fe_3O_4的测量方法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8页 |
·XRD分析 | 第47-48页 |
·FTIR分析 | 第48-49页 |
·TEM分析 | 第49-50页 |
·碳含量、Fe_3O_4含量和磁化率分析 | 第50页 |
·氨水含量对产物的影响 | 第50-51页 |
·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和磁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NaOH调节pH值对凹凸棒石/Fe_3O_4/碳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53-57页 |
·磁分离和苯酚吸附性能测试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