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 一、研究的缘起、意义 | 第7-8页 |
| 二、研究方法和案例的选择 | 第8-11页 |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 四、研究假设 | 第13-14页 |
| 五、基本框架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理论分析的视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 | 第16-21页 |
| 一、国家形态变迁理论和"第三条道路"理论 | 第16-18页 |
| 二、公民社会理论的三元分析范式 | 第18页 |
| 三、第三部门理论及四元分析范式 | 第18-19页 |
| 四、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框架下的Q小学变迁过程解析及反思 | 第21-42页 |
| 一、Q小学变迁过程的深度访谈 | 第21-34页 |
| 二、国家与社会理论下的Q小学变迁过程的理论剖析 | 第34-38页 |
| 三、关于偏远山村义务教育公共物品供给均衡的思考 | 第38-42页 |
| 第四章 结语 | 第42-45页 |
| 一、基本结论 | 第42页 |
|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42-43页 |
| 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3页 |
|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