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导言 | 第12-2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6页 |
·理论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研究架构 | 第21-23页 |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 | 第23-25页 |
2 分红比例估算的理论基础:相关文献综述与评价 | 第25-54页 |
·分红比例确定的理论依据 | 第25-40页 |
·相关支持理论 | 第26-34页 |
·核心理论——股利理论 | 第34-39页 |
·一个小结 | 第39-40页 |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 | 第40-48页 |
·西方的研究 | 第40-42页 |
·国内的研究 | 第42-48页 |
·股利支付率(分红比例)估算研究 | 第48-52页 |
·西方的研究 | 第48-51页 |
·国内的研究 | 第51-52页 |
·文献评价与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3 资本成本、可持续增长与分红比例相关机理分析 | 第54-82页 |
·理论分析 | 第54-66页 |
·资本成本理论 | 第54-60页 |
·可持续增长理论 | 第60-66页 |
·分红比例估算的原则 | 第66-71页 |
·资本成本(投资者要求报酬率)的满足 | 第67-68页 |
·可持续增长的要求 | 第68页 |
·有效资本投资需求的满足 | 第68-69页 |
·剩余股利原则 | 第69-70页 |
·自由现金流量原则 | 第70-71页 |
·相关机理分析 | 第71-74页 |
·股东要求报酬率(资本成本)的满足 | 第71-73页 |
·可持续增长的要求 | 第73-74页 |
·可持续分红比例模型(SPORM)构建与分析 | 第74-82页 |
·SPORM构建 | 第74-76页 |
·SPORM原理图形解析 | 第76-80页 |
·SPORM运用分析 | 第80-82页 |
4 上市公司可持续分红比例估算研究 | 第82-128页 |
·研究设计 | 第82-92页 |
·样本选择 | 第82-85页 |
·股权资本成本的估算 | 第85-89页 |
·可持续增长率的估算 | 第89-92页 |
·可持续分红比例(SPOR)的估算 | 第92页 |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基本特征 | 第92-114页 |
·派现公司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派现公司比重稳中有升 | 第92-95页 |
·上市公司派现水平稳步提高 | 第95-96页 |
·上市公司异常高派现行为依然存在 | 第96-98页 |
·上市公司分红比例略有波动,并呈缓慢下降趋势 | 第98-104页 |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业特征 | 第104-114页 |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特征小结 | 第114页 |
·上市公司可持续分红比例(SPOR)的估算 | 第114-128页 |
·样本总体可持续分红比例(SPOR)的估算 | 第115-119页 |
·分行业可持续分红比例(SPOR)的估算 | 第119-126页 |
·上市公司SPOR估算小结 | 第126-128页 |
5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分红比例估算研究 | 第128-170页 |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制度轨迹 | 第128-135页 |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 第129-130页 |
·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利润分配制度 | 第130-131页 |
·分税制下的利润分配制度 | 第131-132页 |
·重提国企分红与争议 | 第132-135页 |
·国有企业目标、国家所有权及行权方式 | 第135-144页 |
·国有企业本质特点分析和目标定位 | 第135-138页 |
·国家所有权和行权方式 | 第138-144页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分红比例估算研究设计 | 第144-146页 |
·样本选择 | 第144-146页 |
·估算方法 | 第146页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基本特征 | 第146-156页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派现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比例稳中有升 | 第147页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派现水平稳步提高 | 第147-148页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派现水平存在差异,个别公司存在"异常高派现"现象 | 第148-150页 |
·国有控股比例越高,派现公司的比重越高,每股派现越大,分红比例越高 | 第150-151页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分红比例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 | 第151-153页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行业特征 | 第153-156页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特征小结 | 第156页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分红比例(SPOR)估算 | 第156-170页 |
·国有样本总体可持续分红比例(SPOR)估算 | 第156-160页 |
·国有样本分行业可持续分红比例(SPOR)的估算 | 第160-164页 |
·国有样本与上市公司样本SPOR的估算对比 | 第164-168页 |
·国有样本可持续分红比例(SPOR)估算小结 | 第168-170页 |
6 可持续分红比例实现机制设计 | 第170-190页 |
·可持续分红比例(SPOR)差异性检验 | 第170-173页 |
·SPOR相关指标统计描述 | 第170-171页 |
·SPOR相关指标差异性检验 | 第171-173页 |
·可持续分红比例(SPOR)驱动因素分析 | 第173-175页 |
·SPOR关键指标分解 | 第173-174页 |
·SPOR相关分解指标差异性检验 | 第174-175页 |
·可持续分红比例(SPOR)价值创造框架 | 第175-185页 |
·经济增加值系统的引入 | 第175-177页 |
·SPOR价值创造系统框架 | 第177-181页 |
·SPOR价值创造系统的数据验证 | 第181-185页 |
·可持续分红比例(SPOR)价值创造的实现路径 | 第185-190页 |
·构建与完善公司整体的EVA价值管理平台 | 第185页 |
·不断提高和保持留存收益再投资报酬率水平 | 第185-186页 |
·树立全面的资本成本观念 | 第186-187页 |
·提高对公司业务的识别与处置能力 | 第187-188页 |
·形成和保持有利于价值创造的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 | 第188页 |
·加强和提高公司外部融资能力 | 第188-190页 |
7 研究结论、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第190-194页 |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190-192页 |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 第192-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194-206页 |
附录 | 第206-210页 |
后记 | 第210-21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211-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