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论文

论中国人大信访制度的完善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4页
 一、本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第10-12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 境外研究现状第12页
 三、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第12-14页
  (一) 主要内容第12-13页
  (二) 本文特点第13-14页
第一章 中国人大信访制度法律依据和理论依据第14-20页
 一、人大信访制度的法律依据第14-16页
  (一) 宪法的基础第14-15页
  (二) 地方组织法的依据第15-16页
  (三) 监督法的规定第16页
 二、人大信访制度的理论依据第16-20页
  (一) 代议制理论第16-18页
  (二) 政治参与理论第18-20页
第二章 中国人大信访的过去和现在第20-27页
 一、人大信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20-22页
  (一) 人大信访制度的建立第20-21页
  (二) 人大信访制度的发展第21-22页
 二、人大信访制度的现状及特点第22-23页
  (一) 人大信访的现状第22-23页
  (二) 人大信访的特点第23页
 三、人大信访制度现今的定位第23-27页
  (一) 人大信访是人大履行职责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第24页
  (二) 人大信访是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组成部分第24-25页
  (三) 人大信访应围绕涉法涉诉信访进行个案监督第25-27页
第三章 境外(地区)民众诉愿机制的启示第27-32页
 一、境外(地区)民众诉愿制度第27-30页
  (一) 澳大利亚的申诉专员制度第27页
  (二) 英国的监察专员制度第27页
  (三) 瑞典议会监察专员制度第27-28页
  (四) 日本的苦情处理制度第28页
  (五) 法国调解专员制度第28-29页
  (六) 德国的行政申诉制度第29页
  (七) 中国台湾的陈情制度第29页
  (八) 中国香港的申诉专员制度第29-30页
 二、境外(地区)相关制度的启示第30-32页
  (一) 要发挥代议机构作用第30-31页
  (二) 救济机构要独立运行第31页
  (三) 救济手段是必要补充第31页
  (四) 救济手段到位不越位第31-32页
第四章 中国人大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2-43页
 一、中国人大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2-37页
  (一) 人大信访制度雷同行政部门信访第32-33页
  (二) 人大信访制度体制不清功能错位第33-34页
  (三) 人大信访制度没有发挥代表作用第34-35页
  (四) 人大信访制度没有发挥监督作用第35-36页
  (五) 人大信访制度过于依赖领导权力第36-37页
 二、中国人大信访制度问题的成因第37-43页
  (一) 文化影响第37-38页
  (二) 制度缺陷第38-41页
  (三) 环境影响第41-43页
第五章 中国人大信访制度完善的设想第43-51页
 一、完善人大信访制度依据的法律制度第43-45页
  (一) 健全工作监督制度第43-44页
  (二) 健全法律监督制度第44页
  (三) 完善与《监督法》的配套制度第44-45页
 二、发挥代表在人大信访中的作用第45-46页
  (一)代表介入人大信访的作用第45页
  (二)代表介入人大信访的问题第45-46页
 三、对人大信访制度的重新定位第46-47页
  (一)明确司法独立与依法履行人大信访职权的关系第46-47页
  (二)建立机制发挥人大信访效能第47页
 四、人大来管辖所有信访机构第47-51页
  (一)有利条件第47-49页
  (二)具体措施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公开发表文章第56-57页
后记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政府支持--以南通市为例
下一篇:中国语境下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选择--以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转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