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C汽油萃取蒸馏脱硫制取欧Ⅳ清洁汽油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国内外清洁汽油标准 | 第12-13页 |
·汽油主要脱硫方法 | 第13-19页 |
·FCC汽油加氢脱硫 | 第13-16页 |
·溶剂抽提脱硫 | 第16-17页 |
·催化裂化脱硫 | 第17页 |
·氧化脱硫 | 第17页 |
·生物脱硫 | 第17-18页 |
·吸附脱硫 | 第18-19页 |
·萃取蒸馏概述 | 第19-22页 |
·萃取蒸馏 | 第19-20页 |
·萃取蒸馏溶剂筛选方法 | 第20-21页 |
·FCC汽油脱硫过程萃取剂筛选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3-32页 |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3-25页 |
·实验主要设备 | 第25-26页 |
·实验流程 | 第26-28页 |
·汽液平衡溶剂筛选 | 第26-27页 |
·萃取蒸馏脱硫 | 第27-28页 |
·脱硫率及收率计算 | 第28页 |
·总硫含量测定 | 第28-29页 |
·FCC汽油中硫化物类型的测定 | 第29页 |
·PONA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汽油辛烷值测定方法 | 第30-32页 |
第3章 萃取蒸馏脱硫溶剂筛选 | 第32-40页 |
·汽油中各类硫化物的测定 | 第32-33页 |
·萃取蒸馏溶剂筛选原则 | 第33页 |
·萃取剂初选 | 第33-37页 |
·汽液相组分类型硫分析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N-甲酰吗啉萃取蒸馏脱硫 | 第40-51页 |
·萃取蒸馏工艺条件的考察 | 第40-44页 |
·回流比确定 | 第40-41页 |
·剂油比确定 | 第41-42页 |
·塔釜温度的确定 | 第42-43页 |
·工艺条件稳定性的考察 | 第43-44页 |
·精制油和FCC原料油性质对照 | 第44-50页 |
·馏程分布变化 | 第44-46页 |
·类型硫分析 | 第46-47页 |
·族组成变化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碳酸丙烯酯萃取蒸馏脱硫 | 第51-58页 |
·萃取蒸馏脱硫的影响因素讨论及优化 | 第51-54页 |
·回流比确定 | 第51-52页 |
·塔釜温度的确定 | 第52页 |
·剂油比确定 | 第52-53页 |
·优化条件下稳定性考察 | 第53-54页 |
·精制油和FCC原料油性质对比 | 第54-57页 |
·馏程分布 | 第54-55页 |
·类型硫 | 第55-56页 |
·族组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FCC汽油萃取蒸馏过程模拟 | 第58-67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物料平衡方程 | 第58页 |
·相平衡方程 | 第58-59页 |
·归一化方程 | 第59页 |
·焓平衡方程 | 第59页 |
·原料组分及物性估算 | 第59-60页 |
·Aspen计算过程优化 | 第60-64页 |
·回流比的影响 | 第61页 |
·剂油比的影响 | 第61-62页 |
·塔板总数的影响 | 第62-63页 |
·优化过程计算结果 | 第63-64页 |
·新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