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第一章 近代德国大学讲座制的萌芽 | 第15-18页 |
第一节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德国大学讲座的出现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德国大学改革运动时期的讲座 | 第16-18页 |
一、哈勒大学的讲座 | 第16-17页 |
二、哥廷根大学的讲座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近代德国大学讲座制的创立及初步发展(1810-1870) | 第18-27页 |
第一节 近代德国大学讲座制创立的依据和条件 | 第18-20页 |
一、近代德国大学讲座制创立的依据 | 第18页 |
二、近代德国大学讲座制创立的历史条件 | 第18-19页 |
三、近代德国大学讲座制创立的历史条件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讲座制在柏林大学的创立及发展 | 第20-24页 |
一、柏林大学的建立赋予讲座制现代标志 | 第20页 |
二、柏林大学设立讲座制 | 第20-21页 |
三、讲座的种类和形式 | 第21-22页 |
四、讲座制中学术人员的构成及任命 | 第22-24页 |
五、讲座制中的师生关系 | 第24页 |
六、教师的工资和课酬 | 第24页 |
第三节 近代德国大学讲座制创立及初步发展时期的特征 | 第24-27页 |
一、学术自由是讲座制的宗旨 | 第24-25页 |
二、教授是讲座制的核心 | 第25页 |
三、选择教授以科研能力为标准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近代德国大学讲座制的成熟(1871-1914) | 第27-36页 |
第一节 促进近代德国大学讲座制成熟的因素 | 第27-29页 |
一、大学规模的扩大 | 第27页 |
二、大学获得资助的增加 | 第27-28页 |
三、科学和学术领域专门化的迅速发展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帝国时期德国大学讲座制的成熟 | 第29-34页 |
一、帝国时期德国大学讲座制的扩充 | 第29-32页 |
二、讲座制中编外讲师的扩充及其功能 | 第32-33页 |
三、讲座与研究所合二为一 | 第33-34页 |
第三节 近代德国大学讲座制成熟时期的特征 | 第34-36页 |
一、学术职业阶梯等级森严 | 第34页 |
二、教授遴选更加严格 | 第34-35页 |
三、教授权力高度集中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近代德国大学讲座制的影响 | 第36-43页 |
第一节 讲座制对德国大学的影响 | 第36-39页 |
一、对德国大学的积极作用 | 第36-38页 |
二、对德国大学的负面影响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对世界其他国家大学的影响 | 第39-43页 |
一、对美国大学的影响 | 第39-40页 |
二、对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大学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三、对日本大学的影响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