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1 绪论 | 第12-22页 |
| ·二嵌段共聚物的本体微结构概述 | 第12-14页 |
| ·二嵌段共聚物的受限微结构概述 | 第14-20页 |
| ·一维薄膜受限情况 | 第14-15页 |
| ·二维柱状管道受限情况 | 第15-18页 |
| ·三维球形空腔受限情况 | 第18-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0-22页 |
| 2 模型与方法 | 第22-38页 |
| ·研究模型 | 第22-27页 |
| ·纳米管道和纳米棒点阵 | 第22-24页 |
| ·空间受限维度 | 第24-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 ·高斯链模型 | 第27-29页 |
| ·自由能表达式 | 第29-30页 |
| ·自洽场方程组 | 第30-31页 |
| ·自洽场方程组的求解-实空间方法 | 第31-35页 |
| ·AB嵌段共聚物的自洽场方程 | 第31-32页 |
| ·实空间求解方法步骤 | 第32-34页 |
| ·外场中受限二嵌段共聚物自洽场方程 | 第34-35页 |
| ·纳米管道和纳米点阵模型中应用 | 第35-38页 |
| ·自洽场方程具体表达式 | 第35-36页 |
| ·自洽场方程求解 | 第36-38页 |
| 3 受限于柱状管道的层状二嵌段共聚物微相结构 | 第38-53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模型参数设定 | 第38-41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1-51页 |
| ·弱分凝区域的同心层状结构 | 第41-44页 |
| ·强分凝区域的同心层状结构 | 第44-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4 受限于柱状管道的其它本体二嵌段共聚物微相结构 | 第53-66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模型参数设定 | 第53-54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54-64页 |
| ·受限于柱状管道的二嵌段共聚物相图 | 第54-60页 |
| ·表面场和受限度诱导相变 | 第60-64页 |
| ·小结 | 第64-66页 |
| 5 受限于短周期纳米棒阵列的二嵌段共聚物 | 第66-86页 |
| ·引言 | 第66-67页 |
| ·模型参数设定 | 第67-68页 |
| ·短周期纳米棒点阵模型 | 第67页 |
| ·参数设置 | 第67-6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8-84页 |
| ·分数受限维度诱导的微相结构 | 第68-74页 |
| ·表面场诱导的微相结构 | 第74-84页 |
| ·小结 | 第84-86页 |
| 6 受限于长周期纳米棒阵列内二嵌段共聚物的微相结构 | 第86-102页 |
| ·引言 | 第86页 |
| ·模型参数设定 | 第86-88页 |
| ·长周期纳米棒点阵模型 | 第86-87页 |
| ·参数设定 | 第87-8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8-102页 |
| ·中性表面场 | 第88-93页 |
| ·亲性表面场 | 第93-100页 |
| ·小结 | 第100-102页 |
|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2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