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异氰参与的多组分反应和amphidinolide T系列大环内酯的全合成简介 | 第12-47页 |
·异氰参与的多组分反应 | 第12-21页 |
·Ugi反应中使用的各类酸组分 | 第13-16页 |
·硝基苯酚参与的Ugi反应和Passerini反应及后续转化 | 第16-21页 |
·Amphidinolide T系列大环内酯的全合成 | 第21-44页 |
·天然产物的全合成 | 第21-23页 |
·Amphidinolides海洋天然产物简介 | 第23-25页 |
·Amphidinolide T系列大环内酯全合成研究简介 | 第25-44页 |
·Furstner小组amphidinolide T1和T3-T5的合成策略 | 第27-29页 |
·Ghosh小组amphidinolide T1的合成策略 | 第29-31页 |
·Jamison小组amphidinolide T1和T4的合成策略 | 第31-33页 |
·Jamison小组制备amphidinolide T2中C13-C22醇片段的路线 | 第33-35页 |
·赵刚小组amphidinolide T3的合成策略 | 第35-36页 |
·Yadav小组amphidinolide T1的合成策略 | 第36-37页 |
·Sasmal和Iqbal小组制备amphidinolide T1的C1-C12酸片段的路线 | 第37-38页 |
·本课题组合成amphidinolide T系列共通C1-C12酸片段的路线 | 第38-39页 |
·Amphidinolide T系列大环内酯合成方法的比较 | 第39-44页 |
·内酯大环的构建 | 第39-40页 |
·四氢呋喃环的构建 | 第40-42页 |
·环外亚甲基的构建 | 第42-43页 |
·α-羟基酮结构的构建 | 第43-44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44-47页 |
第2章 基于异氰和硝基苯酚的可调控多组分反应 | 第47-77页 |
·可调控多组分反应简介 | 第47-50页 |
·路易斯碱催化下硝基苯酚的Passerini-Smiles反应 | 第50-62页 |
·路易斯酸催化下从硝基苯酚、异氰、和醛生成Ugi-Smiles产物 | 第62-72页 |
·硝基苯酚衍生的多组分产物的后续转化 | 第72-75页 |
·合成α-酮基酰胺 | 第72-73页 |
·构筑1,4-苯并噁嗪骨架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3章 大环内酯amphidinolide T2的全合成研究 | 第77-107页 |
·基于关环烯烃复分解反应与双羟化反应连用的合成策略 | 第78-86页 |
·单一金属共催化的关环烯烃复分解反应和双羟化反应 | 第82页 |
·关环烯烃复分解与双羟化的反应组合用于合成中、小环化合物 | 第82-83页 |
·关环烯烃复分解与双羟化的反应组合用于合成大环化合物 | 第83-86页 |
·大环内酯amphidinolide T2的合成路线 | 第86-104页 |
·C13-C22醇片段的合成 | 第87-94页 |
·C13-C15烷基碘片段的合成 | 第88-89页 |
·C16-C22醛片段的合成 | 第89-92页 |
·C13-C22醇片段的完成 | 第92-94页 |
·Amphidinolide T2的全合成探索 | 第94-97页 |
·Amphidinolide T2的全合成 | 第97-104页 |
·C16酮羰基的亚甲基化反应 | 第97-99页 |
·关环烯烃复分解反应 | 第99页 |
·环内C12-C13烯烃的选择性双羟化反应 | 第99-103页 |
·邻二醇的选择性保护反应 | 第103-104页 |
·Amphidinolide T2目标产物的获得 | 第104页 |
·Amphidinolide T1和T3-T5共通的C13-C21醇片段的合成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4章 经烷基硼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合成amphidinolide T2中C13-C22醇片段的探索 | 第107-112页 |
·烷基硼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简介 | 第107-109页 |
·C13-C22醇片段新合成路线的探索 | 第109-111页 |
·小结 | 第111-11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5页 |
实验部分 | 第115-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2页 |
附录 | 第182-27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270-271页 |
致谢与感言 | 第271-2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