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影视人物形象设计的意向传达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的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1-12页 |
1.2 论文的探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3 论文选题现状 | 第12-13页 |
1.4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创新点 | 第14页 |
1.6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人物形象设计及意向分析 | 第15-25页 |
2.1 人物形象设计的概念 | 第15页 |
2.2 人物形象设计的表现手法 | 第15-19页 |
2.2.1 写实性 | 第15-17页 |
2.2.2 写意性 | 第17-18页 |
2.2.3 写实性和写意性的关系 | 第18-19页 |
2.3 意向传达的概念 | 第19页 |
2.4 意向传达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 第19-22页 |
2.4.1 表明人物的身份 | 第19-20页 |
2.4.2 塑造人物的性格 | 第20-21页 |
2.4.3 故事情节的塑造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5页 |
第三章 表意性塑造人物的基础因素 | 第25-55页 |
3.1 从饰品造型分析人物的定位 | 第25-38页 |
3.1.1 饰品纹样暗示人物的思想追求 | 第25-31页 |
3.1.2 饰品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 | 第31-38页 |
3.2 从妆容分析人物的背景文化 | 第38-45页 |
3.2.1 从妆容的特点分析人物的时代背景 | 第38-40页 |
3.2.2 从妆容的变化分析人物的经历 | 第40-45页 |
3.3 从服装样式分析人物的身份变化 | 第45-54页 |
3.3.1 服装不同形式的组合与构图 | 第45-47页 |
3.3.2 纹样变化表达人物的身份地位 | 第47-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表意性塑造人物的辅助因素 | 第55-69页 |
4.1 色彩的内涵及对人物心理的塑造 | 第55-57页 |
4.1.1 色彩的意象 | 第55-56页 |
4.1.2 色彩透视人物心理表现 | 第56-57页 |
4.2 光影的运用提炼人物形象 | 第57-61页 |
4.2.1 光位的运用 | 第57-59页 |
4.2.2 灯光的运用有助人物情感的表达 | 第59-60页 |
4.2.3 灯光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 | 第60-61页 |
4.3 环境的渲染推进情节发展 | 第61-62页 |
4.4 镜头的转变潜藏人物的思想 | 第62-65页 |
4.4.1 镜头的应用 | 第62-65页 |
4.4.2 镜头下的思想 | 第65页 |
4.5 机位的选择传达出多层含义 | 第65-66页 |
4.6 构图的形式美诠释人物的主观性 | 第66-6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分析-《英雄》人物形象设计的意向传达 | 第69-81页 |
5.1 色彩的意境营造 | 第69-75页 |
5.1.1 冰冷的黑色 | 第69-71页 |
5.1.2 欲望的红色 | 第71-72页 |
5.1.3 纯洁的白色 | 第72-73页 |
5.1.4 理智的蓝青色 | 第73-74页 |
5.1.5 热烈的黄色 | 第74-75页 |
5.2 构图突显人物关系 | 第75-76页 |
5.3 镜头对人物内在的塑造 | 第76-77页 |
5.4 光线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 第77-78页 |
5.5 环境的意象营造 | 第78-79页 |
5.6 电影《英雄》的艺术特色和社会意义 | 第7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一 | 第85-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