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语索引 | 第10-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26页 |
1.1.1 RBD简介、RBD与 PD关系、PD-RBD患者的临床特点 | 第18-19页 |
1.1.2 RBD发病机制及SLD的核心作用 | 第19-21页 |
1.1.3 功能磁共振及其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1.4 磁共振技术在RBD及 PD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临床价值 | 第23-26页 |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性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研究一:合并/不合并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帕金森患者蓝斑下核静息态磁共振功能连接的研究 | 第28-57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受试者与方法 | 第29-35页 |
2.2.1 研究对象 | 第29-30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30-35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35-49页 |
2.3.1 人口学资料 | 第35-36页 |
2.3.2 各组认知量表、运动量表比较 | 第36-40页 |
2.3.3 SLD与全脑功能连接差异性 | 第40-48页 |
2.3.4 功能连接与运动量表相关性 | 第48-49页 |
2.4 讨论 | 第49-5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研究二:特发性RBD、合并/不合并RBD的 PD患者蓝斑下核相关的视觉环路的研究 | 第57-69页 |
3.1 引言 | 第57-58页 |
3.2 受试者与方法学 | 第58-61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58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58-61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61-65页 |
3.3.1 人口学资料 | 第61页 |
3.3.2 含SLD的视觉环路的构建结果 | 第61页 |
3.3.3 种子点间的相关分析 | 第61-65页 |
3.4 讨论 | 第65-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综述 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 第80-96页 |
引言 | 第80-82页 |
放射性示踪成像技术 | 第82-86页 |
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MRI) | 第86-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致谢 | 第96页 |
在学期间学术论文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