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轮廓尺寸精确测量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轮廓尺寸精确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轮廓尺寸精确测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2章 彩色光谱共焦测量原理与测量系统 | 第20-32页 |
2.1 光谱共焦测量原理 | 第20-21页 |
2.2 色散透镜组与Z坐标测量 | 第21-23页 |
2.3 测量范围 | 第23-24页 |
2.4 分辨力 | 第24-29页 |
2.4.1 共焦显微镜的轴向分辨率 | 第24-25页 |
2.4.2 彩色光谱共焦系统的轴向分辨能力 | 第25-29页 |
2.5 被测物允许的最大倾斜角度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三维轮廓数据的滤波处理 | 第32-50页 |
3.1 轮廓测量数据集的滤波处理 | 第32-34页 |
3.2 已有平滑滤波算法 | 第34-39页 |
3.2.1 均值滤波 | 第34-35页 |
3.2.2 中值滤波 | 第35页 |
3.2.3 高斯滤波 | 第35-37页 |
3.2.4 双边滤波器 | 第37页 |
3.2.5 传统双边滤波器的原理及公式 | 第37-39页 |
3.3 双边滤波的不足 | 第39-40页 |
3.4 自适应双边滤波器的算法设计与参数设置 | 第40-45页 |
3.4.1 建立当前数据集的k邻域 | 第40-41页 |
3.4.2 法向量的估算 | 第41-42页 |
3.4.3 滤波参考平面 | 第42-44页 |
3.4.4 点云双边滤波参数设置 | 第44页 |
3.4.5 空间方差σ的参数选择 | 第44页 |
3.4.6 强度方差σ的自适应取值 | 第44-45页 |
3.5 基于双边滤波计算结果的强噪声滤除算法设计 | 第45-47页 |
3.6 本文算法的实现过程 | 第47-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数据可视化 | 第50-64页 |
4.1 PCL点云处理库 | 第50页 |
4.2 PCL的应用——逆向数据工程、智能制造/辅助设计 | 第50-51页 |
4.3 PCL的结构和内容 | 第51-52页 |
4.4 利用PCL中 KD-TREE模块建立点云数据集的KD树结构 | 第52-54页 |
4.5 贪婪三角投影网格化算法 | 第54-57页 |
4.5.1 算法存在的优点与缺点 | 第57页 |
4.6 点云平滑、重采样 | 第57-60页 |
4.6.1 拟合函数的建立 | 第58-59页 |
4.6.2 权值函数的确定 | 第59-60页 |
4.7 移动最小二乘拟合流程 | 第60-61页 |
4.8 测量数据重采样与孔洞修补 | 第61-62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测量系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4-74页 |
5.1 彩色光谱共焦测量系统的硬件 | 第64-67页 |
5.1.1 彩色光谱共焦探测器 | 第64-65页 |
5.1.2 精密三轴位移平台的硬件 | 第65-67页 |
5.2 彩色光谱共焦测量实验 | 第67-69页 |
5.2.1 钨合金标准量块的表面三维测量 | 第67-69页 |
5.3 非透明材料与透明材料的轮廓精确测量 | 第69-72页 |
5.3.1 透明材料的轮廓精确测量 | 第69-71页 |
5.3.2 非透明材料的轮廓精确测量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4页 |
附录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