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类菱形车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汽车转向系统发展 | 第17-21页 |
·汽车转向机构 | 第21-24页 |
·转向操纵机构 | 第22页 |
·转向器 | 第22-23页 |
·转向传动机构 | 第23-24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 | 第24-26页 |
·车辆系统动力学 | 第26-30页 |
·纵向动力学 | 第26页 |
·行驶动力学 | 第26-27页 |
·操纵动力学 | 第27-28页 |
·轮胎模型 | 第28-29页 |
·驾驶员模型 | 第29-30页 |
·论文内容综述 | 第30-32页 |
第2章 类菱形车转向机构的分析与优化 | 第32-54页 |
·类菱形车转向机构的发展 | 第32-36页 |
·推拉式转向机构 | 第33-34页 |
·摆臂式转向机构 | 第34-36页 |
·类菱形车转向机构 | 第36-40页 |
·类菱形车转向操纵机构 | 第36-37页 |
·类菱形车转向器 | 第37-38页 |
·类菱形车转向传动机构 | 第38-39页 |
·类菱形车转向机构在类菱形车上的布置 | 第39-40页 |
·类菱形车前后悬架和转向轮定位参数 | 第40-42页 |
·前轮转向拉杆机构模型的建立 | 第42-48页 |
·坐标系的确定 | 第43-44页 |
·模型的参数化及求解 | 第44页 |
·过渡摆臂输出摆臂与转向节摆臂的转角关系 | 第44-46页 |
·各点坐标的确定 | 第46-48页 |
·运动模型的ADAMS 验证 | 第48-49页 |
·转向拉杆机构的优化 | 第49-53页 |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 第49-51页 |
·优化目标的建立 | 第51-52页 |
·优化结果及其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类菱形车转向性能分析 | 第54-74页 |
·类菱形车的操纵灵活性 | 第54-57页 |
·类菱形车的最小转弯半径 | 第54-56页 |
·类菱形车转向系的传动比特性 | 第56-57页 |
·类菱形车回正性能分析 | 第57-63页 |
·转向轮转向后回正力矩 | 第57-59页 |
·转向回正阻力矩 | 第59-60页 |
·类菱形车转向轮回正机构 | 第60-63页 |
·线性二自由度类菱形车时域响应分析 | 第63-73页 |
·线性二自由度类菱形车模型的建立 | 第63-66页 |
·稳态响应分析 | 第66-68页 |
·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 | 第68-71页 |
·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考虑柔性变形的类菱形车转向性能分析 | 第74-97页 |
·柔性多体动力学基础 | 第74-83页 |
·弹性体的位移和应力、应变 | 第74-77页 |
·柔性体的广义坐标 | 第77-78页 |
·柔性体上任一点速度 | 第78-79页 |
·柔性体的动能 | 第79-80页 |
·柔性体的广义力 | 第80-81页 |
·系统方程 | 第81-83页 |
·考虑柔性变形对类菱形车转向机构前后轮同步性的分析 | 第83-87页 |
·考虑柔性体的类菱形车转向机构模型的创建 | 第83-84页 |
·类菱形车转向机构柔性体模型仿真分析 | 第84-87页 |
·考虑柔性变形对类菱形车被动转向的分析 | 第87-89页 |
·考虑柔性体的类菱形车前轮转向悬架模型的创建 | 第87页 |
·前轮转向悬架柔性体模型仿真分析 | 第87-89页 |
·考虑车架柔性变形对类菱形车动力学时域响应的分析 | 第89-96页 |
·类菱形车柔性二自由度模型的推导 | 第89-90页 |
·各车轴处车架转角的计算 | 第90-92页 |
·柔性二自由度模型下的时域响应分析 | 第92-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5章 类菱形车侧向动力学分析 | 第97-120页 |
·类菱形车非线性侧向动力学建模 | 第97-105页 |
·坐标及方程描述 | 第97-99页 |
·轮胎模型 | 第99-101页 |
·轮胎垂直载荷的仿真计算 | 第101页 |
·轮胎侧偏角的仿真计算 | 第101-103页 |
·轮胎纵向滑移率的仿真计算 | 第103-104页 |
·行驶阻力的仿真计算 | 第104-105页 |
·基于人—车—路闭环系统的类菱形车侧向动力学建模 | 第105-113页 |
·驾驶员模型 | 第106-108页 |
·类菱形车侧向动力学模型 | 第108-110页 |
·道路模型 | 第110-113页 |
·模型仿真以及蛇行试验验证 | 第113-119页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13-116页 |
·仿真模型的验证及分析 | 第116-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6章 类菱形车操纵稳定性试验 | 第120-140页 |
·试验仪器、试验车辆和试验场地 | 第120-122页 |
·试验仪器 | 第120-121页 |
·试验车辆 | 第121-122页 |
·试验场地 | 第122页 |
·类菱形车操纵稳定性试验 | 第122-139页 |
·类菱形车稳态回转试验 | 第122-126页 |
·类菱形车低速转向回正试验 | 第126-129页 |
·类菱形车的转向轻便性试验 | 第129-131页 |
·类菱形车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试验 | 第131-133页 |
·类菱形车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试验 | 第133-136页 |
·蛇行试验 | 第136-139页 |
·类菱形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综合评价 | 第139页 |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结论 | 第140-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3页 |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