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1 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 | 第15页 |
1.1.2 城市文化交流空间的缺失 | 第15-16页 |
1.1.3 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转变 | 第16-17页 |
1.1.4 图书馆空间适宜性的忽视 | 第17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3页 |
1.2.1 使用者体验 | 第17-18页 |
1.2.2 图书馆 | 第18-21页 |
1.2.3 图书馆交流空间 | 第21-22页 |
1.2.4 适宜性 | 第22-23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24-25页 |
1.4.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24页 |
1.4.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24-25页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5-2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基于使用者体验的图书馆交流空间适宜性的相关基础 | 第29-47页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2.1.1 体验心理学理论 | 第29页 |
2.1.2 空间语言学理论 | 第29-30页 |
2.2 图书馆的相关基础 | 第30-35页 |
2.2.1 图书馆的起源和发展 | 第30-33页 |
2.2.2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 第33-34页 |
2.2.3 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建筑的新要求 | 第34-35页 |
2.3 图书馆交流空间的相关基础 | 第35-41页 |
2.3.1 图书馆交流空间的发展 | 第35-36页 |
2.3.2 图书馆交流空间的作用 | 第36页 |
2.3.3 图书馆交流空间的类型 | 第36-37页 |
2.3.4 图书馆交流空间的特征 | 第37-39页 |
2.3.5 图书馆交流空间的现状需求 | 第39-41页 |
2.4 图书馆交流空间的使用者解析 | 第41-45页 |
2.4.1 使用者的类型 | 第41-42页 |
2.4.2 使用者的行为 | 第42-44页 |
2.4.3 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 第44-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基于使用者体验的图书馆交流空间适宜性实例调研解析 | 第47-85页 |
3.1 调研对象及概述 | 第47-61页 |
3.1.1 国家图书馆新馆 | 第47-49页 |
3.1.2 辽宁省图书馆 | 第49-51页 |
3.1.3 吉林省图书馆 | 第51-54页 |
3.1.4 首都图书馆二期工程 | 第54-56页 |
3.1.5 天津市图书馆 | 第56-57页 |
3.1.6 沈阳市图书馆 | 第57-59页 |
3.1.7 辽阳市图书馆 | 第59-61页 |
3.2 调研案例调查表的设计 | 第61-63页 |
3.2.1 案例的研究方法 | 第61页 |
3.2.2 案例的调查表设计 | 第61-63页 |
3.3 调研案例的数据分析 | 第63-76页 |
3.3.1 七座图书馆的数据分析 | 第63-74页 |
3.3.2 性别组和年龄组的数据对比 | 第74-76页 |
3.4 调研案例比较 | 第76-83页 |
3.4.1 空间布置分析及小结 | 第76-77页 |
3.4.2 空间趣味分析及小结 | 第77-79页 |
3.4.3 空间界面分析及小结 | 第79-81页 |
3.4.4 空间环境分析及小结 | 第81-83页 |
3.4.5 总体比较 | 第8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四章 基于使用者体验的图书馆交流空间适宜性设计策略 | 第85-113页 |
4.1 空间布置的灵活设计 | 第85-91页 |
4.1.1 大厅式交流空间与阅览空间照应 | 第85-88页 |
4.1.2 廊道式交流空间与阅览空间相连 | 第88-89页 |
4.1.3 嵌入式交流空间与阅览空间融合 | 第89-91页 |
4.2 空间趣味的多样设计 | 第91-97页 |
4.2.1 大厅中布置垂直交通或曲墙增强引导性 | 第91-93页 |
4.2.2 交流与阅读空间相互的错落增强层次感 | 第93-94页 |
4.2.3 矩形空间与其它空间形式的综合运用 | 第94-95页 |
4.2.4 充足的景观与丰富的交流设施摆放设计 | 第95-97页 |
4.3 空间界面的宜人设计 | 第97-105页 |
4.3.1 交流空间的硬性界面的围合 | 第97-101页 |
4.3.2 交流空间的柔性界面的分割 | 第101-105页 |
4.4 空间环境的舒适设计 | 第105-112页 |
4.4.1 对比与统一的色彩协调方式 | 第105-108页 |
4.4.2 衬托公共文化氛围的采光设计 | 第108-111页 |
4.4.3 交流空间舒适宜人的质感搭配 | 第111-11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13-115页 |
5.1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113页 |
5.2 研究内容的展望及不足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附录1 基于体验心理的图书馆交流空间适宜性研究调查表 | 第119-121页 |
附录2 基于体验心理的图书馆交流空间适宜性调查表汇总 | 第121-129页 |
作者简介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