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外管理设备安全漏洞的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11-12页 |
| 第2章 服务器管理技术分析 | 第12-16页 |
| 2.1 基于人工管理方式 | 第12页 |
| 2.2 基于软件的服务器管理技术 | 第12-15页 |
| 2.3 基于硬件的服务器管理技术 | 第1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3章 带外管理技术分析 | 第16-27页 |
| 3.1 IPMI概念发展 | 第16-18页 |
| 3.2 IPMI主体架构 | 第18-21页 |
| 3.3 IPMI局域网接口 | 第21-22页 |
| 3.4 串行局域网SERIAL OVER LAN | 第22页 |
| 3.5 基于IP的KVM | 第22-23页 |
| 3.6 其他带外管理协议 | 第23-25页 |
| 3.6.1 数据中心可管理性接口 | 第23-24页 |
| 3.6.2 主动管理技术 | 第24-25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4章 带外安全漏洞分析与测试 | 第27-46页 |
| 4.1 IPMI规范漏洞 | 第27-36页 |
| 4.1.1 版本漏洞 | 第27-30页 |
| 4.1.2 IPMI与BMC的通信漏洞 | 第30-32页 |
| 4.1.3 密码套件0漏洞 | 第32-33页 |
| 4.1.4 其他密码套件漏洞 | 第33-34页 |
| 4.1.5 IPMI匿名身份验证漏洞 | 第34页 |
| 4.1.6 BMC漏洞 | 第34-36页 |
| 4.2 服务器厂商带来的漏洞 | 第36-42页 |
| 4.3 AMT漏洞 | 第42-44页 |
| 4.4 带外漏洞的修复措施 | 第44-45页 |
| 4.4.1 外部保护 | 第44页 |
| 4.4.2 密码策略 | 第44页 |
| 4.4.3 权限管理 | 第44-45页 |
| 4.4.4 加密流量 | 第45页 |
| 4.4.5 规范管理 | 第45页 |
| 4.4.6 其他措施 | 第4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带外漏扫工具设计与实现 | 第46-50页 |
| 5.1 系统设计 | 第46-47页 |
| 5.2 数据库设计 | 第47页 |
| 5.3 系统实现 | 第47-4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文献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