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导论 | 第12-25页 |
1.1 课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课题目的 | 第12-13页 |
1.1.2 课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3 研究路径与方法 | 第22-25页 |
1.3.1 研究路径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2 基础概念界定和理论考察 | 第25-40页 |
2.1 国家治理的基本内涵 | 第25-27页 |
2.2 公民社会: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 第27-35页 |
2.2.1 公民社会的古典内涵 | 第27-28页 |
2.2.2 公民社会的近代内涵 | 第28-29页 |
2.2.3 公民社会的当代内涵 | 第29-31页 |
2.2.4 公民社会的现代内涵 | 第31-35页 |
2.3 围绕公民社会展开的争论 | 第35-40页 |
2.3.1 “CivilSociety”的释义辨析 | 第35-36页 |
2.3.2 公民社会的定义之争 | 第36-40页 |
3 国家治理中公民社会的深层透析 | 第40-49页 |
3.1 公民社会的本质 | 第40-42页 |
3.2 公民社会的要素 | 第42-44页 |
3.2.1 个人 | 第42页 |
3.2.2 社区或邻里 | 第42-43页 |
3.2.3 社会组织 | 第43-44页 |
3.3 公民社会的特征 | 第44-46页 |
3.4 公民社会的功能 | 第46-49页 |
3.4.1 法制建设功能 | 第46-47页 |
3.4.2 社会建设功能 | 第47-48页 |
3.4.3 政府机构建设功能 | 第48-49页 |
4 国家治理中公民社会的运行机制 | 第49-61页 |
4.1 公民社会、市场与国家的局限性 | 第49-52页 |
4.1.1 公民社会维度 | 第49-50页 |
4.1.2 市场维度 | 第50-51页 |
4.1.3 国家维度 | 第51-52页 |
4.2 公民社会、市场与国家的关系模式 | 第52-57页 |
4.2.1 市场与国家的关系模式 | 第52-53页 |
4.2.2 公民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模式 | 第53-54页 |
4.2.3 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模式 | 第54-57页 |
4.3 公民社会与国家良性互动的体现 | 第57-61页 |
4.3.1 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型 | 第58-59页 |
4.3.2 公民社会与国家进行交流合作 | 第59-61页 |
5 中国国家治理中公民社会的建设 | 第61-75页 |
5.1 公民社会的现状 | 第61-64页 |
5.1.1 制度建设 | 第61-62页 |
5.1.2 民众参与 | 第62-63页 |
5.1.3 社区参与 | 第63页 |
5.1.4 社会组织 | 第63-64页 |
5.2 公民社会的问题透析 | 第64-68页 |
5.2.1 公民社会复杂性 | 第64-66页 |
5.2.2 相关制度局限性 | 第66-67页 |
5.2.3 缺乏独立自主性 | 第67-68页 |
5.3 公民社会的提升路径 | 第68-75页 |
5.3.1 加强公民素养 | 第69-70页 |
5.3.2 完善制度支持 | 第70-73页 |
5.3.3 增强独立自主 | 第73-75页 |
6 结语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