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6页 |
| Abstract | 第16-20页 |
| 1. 导论 | 第20-41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0-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 ·已有研究及其评述 | 第23-36页 |
| ·关于自主创新的研究 | 第23-25页 |
| ·关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 | 第25-26页 |
| ·关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 | 第26-35页 |
| ·述评 | 第35-36页 |
| ·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 第36-3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37-38页 |
| ·本文结构 | 第38-39页 |
| ·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40-41页 |
| 2. 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41-66页 |
| ·自主创新的概念 | 第41-46页 |
| ·自主创新的内涵 | 第41-44页 |
| ·自主创新的特征 | 第44-46页 |
| ·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 | 第46-51页 |
| ·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 | 第46-49页 |
| ·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 | 第49-51页 |
| ·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 | 第51-64页 |
|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 | 第51-58页 |
| ·自主创新、引进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 | 第58-64页 |
| ·小结 | 第64-66页 |
| 3.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66-97页 |
| ·关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 | 第66-67页 |
|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定位 | 第67-74页 |
|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 | 第68-69页 |
|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 | 第69-74页 |
|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三者的关系 | 第74页 |
|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分析 | 第74-91页 |
|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因素分析 | 第74-76页 |
|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 第76-82页 |
| ·自主创新——引进创新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 第82-91页 |
|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演进的实例分析 | 第91-96页 |
| ·国内实例分析 | 第91-94页 |
| ·国外实例分析 | 第94-96页 |
| ·小结 | 第96-97页 |
| 4.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 | 第97-109页 |
| ·构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 第97-99页 |
|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目标 | 第97-98页 |
|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98-99页 |
|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99-106页 |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99-100页 |
| ·评价指标的具体说明 | 第100-104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04-106页 |
|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计量模型 | 第106-108页 |
|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计量的理论分析 | 第106-107页 |
|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计量模型构建 | 第107-108页 |
| ·小结 | 第108-109页 |
| 5.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应用 | 第109-135页 |
| ·评价行业和数据来源 | 第109-112页 |
| ·评价行业范围 | 第109-110页 |
| ·指标数据来源 | 第110-111页 |
| ·数据的标准化 | 第111页 |
| ·其他有关说明 | 第111-112页 |
| ·全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算 | 第112-114页 |
| ·全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计算 | 第112-113页 |
| ·全国高技术产业制度创新能力的计算 | 第113页 |
| ·全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计算 | 第113-114页 |
| ·全国高技术产业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算 | 第114-125页 |
| ·医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算 | 第114-115页 |
| ·航空航天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算 | 第115-116页 |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算 | 第116-117页 |
|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算 | 第117-118页 |
|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算 | 第118-119页 |
| ·五个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 | 第119-125页 |
| ·江西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 第125-133页 |
| ·江西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第125-129页 |
| ·江西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算 | 第129-131页 |
| ·江西与全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 | 第131-133页 |
| ·小结 | 第133-135页 |
| 6. 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135-146页 |
| ·正确处理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关系 | 第136-139页 |
| ·国家层面应狠抓原始创新系统的构建 | 第136-137页 |
| ·企业层面应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 第137-138页 |
| ·产业层面应强调集成创新方式的运用 | 第138-139页 |
| ·正确处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 | 第139-143页 |
|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 第140-141页 |
| ·提升制度创新能力的对策 | 第141-142页 |
| ·促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发展 | 第142-143页 |
| ·提升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 第143-145页 |
| ·建立近中远期相结合、多层次的自主创新战略体系 | 第143页 |
|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构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 第143-144页 |
| ·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 第144页 |
| ·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 第144页 |
| ·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 | 第144-145页 |
| ·小结 | 第145-146页 |
| 7.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146-149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46-147页 |
| ·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147-149页 |
| 附表与附录 | 第149-192页 |
| 附表1:江西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原始数据 | 第149-151页 |
| 附表2:全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原始数据 | 第151-153页 |
| 附表3:全国医药制造业(H_1)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原始数据 | 第153-155页 |
| 附表4:全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H_2)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原始数据 | 第155-157页 |
| 附表5:全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H_3)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原始数据 | 第157-159页 |
| 附表6:全国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H_4)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原始数据 | 第159-161页 |
| 附表7:全国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H_5)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原始数据 | 第161-163页 |
| 附录1:江西与全国高技术产业1998-2007年原始数据横向比较 | 第163-172页 |
| 附录2:全国高技术产业分行业1998-2007年原始数据横向比较 | 第172-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2-20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206-207页 |
| 后记 | 第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