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治疗学论文

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相关的血液参数改变及抗凝治疗的意义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0-11页
前言第11-13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1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1-13页
1 对象和方法第13-14页
    1.1 病例选择第13页
        1.1.1 恶性肿瘤组第13页
        1.1.2 AMI组第13页
        1.1.3 CI组第13页
        1.1.4 社区获得性肺炎组病例选择第13页
    1.2 标本采集送检第13页
    1.3 入选指标及测定标准第13页
    1.4 治疗方案第13页
    1.5 统计学方法第13-14页
2 结果第14-18页
    2.1 一般资料第14页
    2.2 四组患者的凝血指标第14-16页
        2.2.1 PLT第14页
        2.2.2 D-D第14页
        2.2.3 FIB第14页
        2.2.4 APTT第14-15页
        2.2.5 PT第15-16页
    2.3 恶性肿瘤组血栓事件第16-18页
        2.3.1 干预前恶性肿瘤组血栓事件第16-17页
        2.3.2 抗凝治疗后恶性肿瘤组血栓栓塞事第17-18页
3 讨论第18-21页
    3.1 恶性肿瘤高凝机制及现状第18页
    3.2 血小板与高凝状态第18-19页
    3.3 D-D与高凝状态第19页
    3.4 FIB与高凝状态第19页
    3.5 APTT、PT与高凝状态第19-20页
    3.6 抗凝第20-21页
结论第21-22页
参考文献第22-2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29-30页
综述 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发病机制第30-40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34-40页
致谢第40-41页
个人简历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病毒介导NFAT基因对HepG2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
下一篇:单侧多灶性甲状腺癌临床分析和手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