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页 |
1.1.1 皖西大别山区 | 第12页 |
1.1.2 传统村落 | 第12页 |
1.1.3 地域特征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2 引言 | 第16-21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2.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2.2.1 研究的目的 | 第16-17页 |
2.2.2 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2.3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 | 第17-20页 |
2.3.1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2.3.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2.3.3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4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3 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地域特征分析 | 第21-41页 |
3.1 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概况 | 第21-22页 |
3.1.1 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现状 | 第21-22页 |
3.1.2 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现状 | 第22页 |
3.2 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地域特征分析 | 第22-40页 |
3.2.1 村落选址与格局 | 第23-25页 |
3.2.2 村落传统建筑 | 第25-35页 |
3.2.3 历史环境要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35-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地域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50页 |
4.1 与皖南山区传统村落特征对比 | 第41-44页 |
4.1.1 选址与格局的对比 | 第41-42页 |
4.1.2 传统建筑对比 | 第42-44页 |
4.2 村落特征的影响因素 | 第44-49页 |
4.2.1 自然因素 | 第44-46页 |
4.2.2 人文因素 | 第46-48页 |
4.2.3 经济因素 | 第48-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基于地域特征的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建议 | 第50-54页 |
5.1 传统村落地域特征保护措施 | 第50-52页 |
5.1.1 保护范围的划定 | 第50页 |
5.1.2 对选址与格局的保护 | 第50-51页 |
5.1.3 对传统建筑的保护 | 第51页 |
5.1.4 对历史环境要素保护 | 第51页 |
5.1.5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第51-52页 |
5.2 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 第52-53页 |
5.2.1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2页 |
5.2.2 传统村落发展工作建议 | 第52-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讨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