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6页 |
| 1.2.1 太阳跟踪器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2 太阳跟踪器风载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2.3 太阳跟踪器结构动力学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太阳跟踪器受重力载荷有限元分析 | 第17-34页 |
| 2.1 太阳跟踪器结构介绍 | 第17-21页 |
| 2.1.1 太阳跟踪器的结构形式 | 第17-19页 |
| 2.1.2 太阳跟踪器的几何模型 | 第19-21页 |
| 2.2 太阳跟踪器结构强度分析 | 第21-25页 |
| 2.2.1 太阳跟踪器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1-23页 |
| 2.2.2 结构强度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 2.3 太阳跟踪器结构变形分析 | 第25-33页 |
| 2.3.1 结构变形结果分析 | 第25-28页 |
| 2.3.2 最小二乘曲面拟合 | 第28-30页 |
| 2.3.3 最小二乘曲面拟合结果分析 | 第30-3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太阳跟踪器受风载荷有限元分析 | 第34-52页 |
| 3.1 结构风工程介绍 | 第34-37页 |
| 3.1.1 风的特性 | 第34-36页 |
| 3.1.2 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 | 第36-37页 |
| 3.2 太阳跟踪器聚光面风压分布规律分析 | 第37-45页 |
| 3.2.1 太阳跟踪器风载荷仿真模型建立 | 第37-40页 |
| 3.2.2 不同迎风角时跟踪器周围风场及表面风压分布 | 第40-45页 |
| 3.3 太阳跟踪器受风载荷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 3.3.1 风场与重力场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45-46页 |
| 3.3.2 风载荷对结构强度的影响分析 | 第46-47页 |
| 3.3.3 风载荷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分析 | 第47-5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4章 太阳跟踪器跟踪偏差实验研究 | 第52-63页 |
| 4.1 应变与偏转角的关系 | 第52-53页 |
| 4.2 太阳跟踪器应变测量实验 | 第53-58页 |
| 4.2.1 测量方案设计 | 第53-55页 |
| 4.2.2 测量实验装置 | 第55-58页 |
| 4.3 太阳跟踪器应变测量结果分析 | 第58-62页 |
| 4.3.1 应变结果验证分析 | 第58-60页 |
| 4.3.2 预测偏转角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5章 太阳跟踪器结构动力学分析 | 第63-80页 |
| 5.1 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63-65页 |
| 5.1.1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63-64页 |
| 5.1.2 瞬态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64-65页 |
| 5.2 太阳跟踪器模态分析 | 第65-73页 |
| 5.2.1 太阳跟踪器模态分析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5-66页 |
| 5.2.2 太阳跟踪器模态分析计算结果 | 第66-73页 |
| 5.3 太阳跟踪器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73-79页 |
| 5.3.1 瞬态激振力与阻尼的确定 | 第73-75页 |
| 5.3.2 太阳跟踪器瞬态响应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 5.3.3 冲击载荷对结构强度的影响分析 | 第77-7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的项目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