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叶片复杂曲面轮廊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1-22页 |
1.2 光学三维测量技术介绍 | 第22-24页 |
1.3 叶片轮廓光学测量方法现状 | 第24-28页 |
1.3.1 激光测量法 | 第24-26页 |
1.3.2 条纹投影测量法 | 第26-28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8-30页 |
1.4.1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8页 |
1.4.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相位展开技术与叶片测量系统模型 | 第30-40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相位提取与展开技术 | 第30-34页 |
2.2.1 相移法 | 第30-31页 |
2.2.2 格雷码相位展开算法 | 第31-33页 |
2.2.3 多频相位展开算法 | 第33-34页 |
2.3 测量系统模型 | 第34-35页 |
2.3.1 几何结构系统模型 | 第34页 |
2.3.2 多项式系统模型 | 第34-35页 |
2.4 相机标定原理及系统模型标定方法 | 第35-38页 |
2.4.1 相机标定原理 | 第35-38页 |
2.4.2 系统模型参数标定方法 | 第38页 |
2.5 系统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高阶系统模型简化方法研究 | 第40-52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高阶多项式系统模型简化方法 | 第40-44页 |
3.2.1 主分量分析原理 | 第40-41页 |
3.2.2 系统模型简化方法 | 第41-43页 |
3.2.3 系统模型稳定性评价参数 | 第43-44页 |
3.3 系统模型简化实验与分析 | 第44-51页 |
3.3.1 确定模型主分量 | 第44-46页 |
3.3.2 识别微相关项 | 第46-49页 |
3.3.3 模型简化效果验证 | 第49-50页 |
3.3.4 微相关项分析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周期相位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 第52-65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周期相位误差分析及传统补偿方法 | 第52-55页 |
4.2.1 周期相位误差分析 | 第52-53页 |
4.2.2 Gamma校正法 | 第53-54页 |
4.2.3 被动相位误差补偿法 | 第54-55页 |
4.3 黑箱相位补偿方法 | 第55-59页 |
4.3.1 相位误差补偿原理 | 第55-57页 |
4.3.2 理想谐波幅值确定方法 | 第57-59页 |
4.3.3 周期相位误差补偿具体步骤 | 第59页 |
4.4 相位误差补偿实验与分析 | 第59-64页 |
4.4.1 确定添加相位幅值 | 第59-61页 |
4.4.2 平面测量实验 | 第61-62页 |
4.4.3 复杂曲面重构实验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投影仪精确标定方法 | 第65-76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投影仪标定模型及传统标定方法 | 第65-67页 |
5.2.1 投影仪标定模型 | 第65-66页 |
5.2.2 传统投影仪标定方法 | 第66-67页 |
5.3 投影仪精确标定方法 | 第67-71页 |
5.3.1 交比不变性原理 | 第67-68页 |
5.3.2 投影仪图像坐标确定方法 | 第68-70页 |
5.3.3 投影仪标定具体步骤 | 第70-71页 |
5.4 投影仪标定实验与分析 | 第71-75页 |
5.4.1 投影仪标定精度验证 | 第71-73页 |
5.4.2 畸变补偿效果验证 | 第73-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无效点云快速识别技术 | 第76-92页 |
6.1 引言 | 第76页 |
6.2 无效点云现有识别方法 | 第76-79页 |
6.2.1 噪声点云识别方法 | 第76-77页 |
6.2.2 跳变点云识别方法 | 第77-78页 |
6.2.3 背景区域及阴影区域点云识别方法 | 第78-79页 |
6.3 无效点云快速识别技术 | 第79-83页 |
6.3.1 Otsu图像分割算法 | 第80-81页 |
6.3.2 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 | 第81-83页 |
6.4 实验与分析 | 第83-91页 |
6.4.1 亮度平均法验证 | 第83-86页 |
6.4.2 自适应阈值法验证 | 第86-9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七章 系统标定与叶片测量实验 | 第92-107页 |
7.1 测量系统构成 | 第92-93页 |
7.1.1 系统硬件组成 | 第92页 |
7.1.2 系统软件设计 | 第92-93页 |
7.2 相机标定及系统模型标定 | 第93-96页 |
7.2.1 相机标定 | 第93-94页 |
7.2.2 系统模型标定 | 第94-95页 |
7.2.3 量块测量实验 | 第95-96页 |
7.3 叶片测量实验 | 第96-106页 |
7.3.1 获取叶片轮廓点云 | 第96-98页 |
7.3.2 提取叶片截面轮廓线点云 | 第98-99页 |
7.3.3 前(后)缘半径测量实验 | 第99-102页 |
7.3.4 弦长测量实验 | 第102-104页 |
7.3.5 最大厚度测量实验 | 第104-106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八章 总结及展望 | 第107-109页 |
8.1 总结 | 第107页 |
8.2 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