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9-11页 |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四、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杨彝珍其人及家世梳理 | 第13-42页 |
| 第一节 杨彝珍家族世系 | 第13-30页 |
| 第二节 杨彝珍生平简介 | 第30-38页 |
| 第三节 杨彝珍对桐城派的继承和传播 | 第38-42页 |
| 第二章 杨彝珍与晚清名人的交游 | 第42-67页 |
| 第一节 杨彝珍交游对象概述 | 第42-46页 |
| 第二节 杨彝珍与同辈名臣的交游 | 第46-61页 |
| 第三节 杨彝珍与学生的交游 | 第61-67页 |
| 第三章 杨彝珍交游的影响 | 第67-79页 |
| 第一节 继承和发展了桐城派古文理论 | 第67-68页 |
| 第二节 彰显了杨彝珍自己关注民生和国事的理念 | 第68-76页 |
| 第三节 彰显桐城派作家教书育人、经世致用的传统 | 第76-79页 |
| 结语 | 第79-80页 |
| 附录: 杨彝珍交游人物表 | 第80-1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145页 |
| 致谢 | 第145-14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