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婚习俗的演化及其合法性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拟解决关键问题、拟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古代的“闹婚”习俗 | 第16-21页 |
2.1 “闹婚”习俗的历史溯源 | 第16-17页 |
2.2 “闹婚”习俗的不同形式 | 第17-19页 |
2.3 群婚制到个体婚制的产物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闹婚”习俗的功能及其嬗变 | 第21-26页 |
3.1 传统“闹婚”习俗的社会功能 | 第21-23页 |
3.2 闹洞房的现实功能—性教育 | 第23-24页 |
3.2.1 打破性封闭的禁锢 | 第23-24页 |
3.2.2 破除新婚女子对性的无知与羞涩 | 第24页 |
3.3 性教育功能在今天的嬗变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闹婚”习俗得以流传的缘由 | 第26-35页 |
4.1 “闹婚”习俗的存在空间 | 第26-29页 |
4.1.1 “闹婚”存在的外部要素 | 第26-27页 |
4.1.2 “闹婚”存在的内部要素 | 第27-29页 |
4.2 来自共同体内的约束力 | 第29-33页 |
4.2.1 行为人的自我约束 | 第29-31页 |
4.2.2 他人的行为期待 | 第31页 |
4.2.3 第三人的评价 | 第31-32页 |
4.2.4 来自共同体的社会压力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五章 “闹婚”习俗的现代演变及规范 | 第35-42页 |
5.1 “闹婚”习俗的现代演变及失范 | 第35-37页 |
5.2 “闹婚”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5.2.1 主观因素 | 第37页 |
5.2.2 客观因素 | 第37-38页 |
5.3 “闹婚”行为的侵权分析及规制 | 第38-42页 |
5.3.1 “闹婚”行为的侵权现状 | 第38-40页 |
5.3.2 如何合理的规制“闹婚”行为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