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科学意义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24页 |
1.2.1 仿生微织构形貌及优化 | 第16-19页 |
1.2.2 摩擦界面因素分析 | 第19-22页 |
1.2.3 液压缸运行工况因素影响 | 第22-24页 |
1.3 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 第24-2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2章 基于椭圆织构的液压缸摩擦性能分析 | 第27-49页 |
2.1 流场中压力方程的建立 | 第28-32页 |
2.2 仿生椭圆织构形貌的数学模型 | 第32-39页 |
2.2.1 仿生椭圆微织构动压润滑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32-36页 |
2.2.2 膜厚理论模型及方程的建立 | 第36-38页 |
2.2.3 边界条件 | 第38页 |
2.2.4 椭圆织构表面油膜动压力及摩擦系数的求解计算 | 第38-39页 |
2.3 仿生椭圆织构形貌表面润滑参数的数学求解 | 第39-45页 |
2.3.1 数值求解方法的选择 | 第39-40页 |
2.3.2 椭圆织构润滑控制方程的无量纲化 | 第40-45页 |
2.4 仿生织构形貌表面润滑参数的计算仿真与分析 | 第45-48页 |
2.4.1 液压缸运行工况及参数 | 第45页 |
2.4.2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5-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基于菱形织构的液压缸摩擦性能分析 | 第49-62页 |
3.1 仿生菱形微织构动压润滑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50-53页 |
3.1.1 膜厚理论模型及方程的建立 | 第51-53页 |
3.1.2 边界条件 | 第53页 |
3.1.3 菱形织构表面油膜动压力及摩擦系数的求解计算 | 第53页 |
3.2 菱形织构形貌表面润滑参数的数学求解与仿真分析 | 第53-60页 |
3.2.1 数值仿真参数分析 | 第53-56页 |
3.2.2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3.3 几种织构动压润滑性能的比较与分析 | 第60-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摩擦界面因素对液压缸摩擦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62-85页 |
4.1 表面织构与表面粗糙度的物理模型 | 第62-64页 |
4.2 粗糙度与表面织构的耦合润滑数学模型 | 第64-75页 |
4.2.1 微元体流速方程的建立 | 第65-66页 |
4.2.2 单位宽平均流量的求解 | 第66-71页 |
4.2.3 流量因子的确定 | 第71-75页 |
4.3 粗糙度与表面织构耦合的摩擦性能数值求解 | 第75-79页 |
4.3.1 承载力的确定 | 第75-77页 |
4.3.2 摩擦力力的确定 | 第77-78页 |
4.3.3 摩擦系数的确定 | 第78页 |
4.3.4 平均雷诺方程的数值求解 | 第78-79页 |
4.4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9-84页 |
4.4.1 表面综合粗糙度对缸筒织构表面润滑性能的影响 | 第79-81页 |
4.4.2 表面方向参数对缸筒织构表面润滑性能的影响 | 第81-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5章 工况参数对液压缸摩擦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85-96页 |
5.1 变间隙密封液压缸密封机理 | 第85-87页 |
5.2 活塞偏心间隙对液压缸润滑性能的影响 | 第87-93页 |
5.2.1 活塞偏心对液压缸内泄漏的影响 | 第88-90页 |
5.2.2 仿生织构对改善活塞偏心的影响 | 第90-93页 |
5.3 活塞运动速度对液压缸润滑性能的影响 | 第93-94页 |
5.4 织构深度对液压缸润滑性能的影响 | 第94-9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6章 织构与粗糙度对液压缸材料摩擦性能的实验研究 | 第96-113页 |
6.1 表面织构加工简介 | 第96-97页 |
6.2 菱形织构形貌的制备 | 第97-104页 |
6.2.1 基体的设计与数控加工 | 第97-101页 |
6.2.2 基体表面的仿生菱形织构激光加工 | 第101-104页 |
6.3 菱形织构形貌的润滑特性实验 | 第104-109页 |
6.3.1 菱形织构形貌参数表征 | 第104-106页 |
6.3.2 菱形织构形貌的润滑特性测试 | 第106-108页 |
6.3.3菱形织构与表面粗糙度耦合的润滑特性实验 | 第108-109页 |
6.4 实际工况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109-112页 |
6.4.1 间隙大小的影响分析 | 第109-110页 |
6.4.2 织构磨损的影响分析 | 第110-111页 |
6.4.3 速度的影响分析 | 第111-11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7页 |
7.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与创新 | 第113-115页 |
7.1.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3-115页 |
7.1.2 本文研究工作创新点 | 第11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6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6-127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