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6页 |
1.3.1 流域水化学控制机制研究 | 第17-19页 |
1.3.2 河流水化学与流域风化碳汇 | 第19-20页 |
1.3.3 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研究 | 第20-22页 |
1.3.4 人为活动对岩石风化碳汇的影响 | 第22-24页 |
1.3.5 流域水-气界面碳通量研究 | 第24-2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第29-49页 |
2.1 阿哈湖流域基本概况 | 第29-34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9-30页 |
2.1.2 地质与地貌 | 第30页 |
2.1.3 气候特征 | 第30-31页 |
2.1.4 土壤和植被及土地利用情况 | 第31页 |
2.1.5 流域内水土流失情况 | 第31页 |
2.1.6 工业发展情况 | 第31-32页 |
2.1.7 流域人为活动影响特征分析 | 第32-34页 |
2.2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第34-49页 |
2.2.1 样品的采集 | 第34-36页 |
2.2.2 样品测试分析 | 第36-49页 |
第三章 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喀斯特小流域水化学特征分析 | 第49-85页 |
3.1 河水水化学参数特征分析 | 第49-61页 |
3.2 河水离子浓度变化分析 | 第61-76页 |
3.2.1 游鱼河河水离子浓度变化分析 | 第61-62页 |
3.2.2 白岩河河水离子浓度变化分析 | 第62-64页 |
3.2.3 金钟河河水离子浓度变化分析 | 第64-76页 |
3.3 河水主要离子组成特征分析 | 第76-82页 |
3.3.1 阳离子组成特征分析 | 第76-77页 |
3.3.2 阴离子组成特征分析 | 第77-78页 |
3.3.3 水化学特征分析 | 第78-82页 |
3.4 阴阳离子平衡分析 | 第82-8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四章 喀斯特小流域水化学影响因素分析 | 第85-92页 |
4.1 岩石风化的影响 | 第86-88页 |
4.2 大气降水/海洋输入的影响 | 第88页 |
4.3 人类活动的影响 | 第88-91页 |
4.3.1 游鱼河 | 第89-90页 |
4.3.2 白岩河 | 第90页 |
4.3.3 金钟河 | 第90-9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影响下小流域河水离子来源及比值特征分析 | 第92-107页 |
5.1 人类活动影响下离子来源分析 | 第92-99页 |
5.1.1 SO_4~(2–)来源分析 | 第92-96页 |
5.1.2 NO_3~–特征及来源分析 | 第96-97页 |
5.1.3 Ma~+、K~+、Cl~–特征及来源 | 第97-99页 |
5.2 矿山/城镇排污影响下喀斯特小流域离子比值特征分析 | 第99-103页 |
5.2.1 受矿山废水影响的小流域离子比值特征 | 第99-101页 |
5.2.2 受城市排污影响的小流域离子比值特征分析 | 第101-102页 |
5.2.3 受矿山/城市排污影响较小的小流域离子比值特征分析 | 第102-103页 |
5.3 农业活动/城市排污影响下喀斯特小流域离子比值特征分析 | 第103-10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影响下小流域风化碳汇效应分析 | 第107-127页 |
6.1 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影响下喀斯特小流域化学风化过程分析 | 第107-115页 |
6.1.1 矿山/农业活动活动影响下流域风化过程分析 | 第107-111页 |
6.1.2 城镇排污影响下流域风化过程分析 | 第111-113页 |
6.1.3 矿山/城市排污影响影响较小的小流域风化过程分析 | 第113-115页 |
6.2 人类活动/岩石风化对河水溶质的贡献计算 | 第115-121页 |
6.2.1 离子平衡原理 | 第115-117页 |
6.2.2 矿山/农业活动活动影响下各端元贡献率计算 | 第117-119页 |
6.2.3 城镇排污影响下各端元贡献率计算 | 第119-120页 |
6.2.4 混合污染影响下各端元贡献率计算 | 第120-121页 |
6.3 人类活动影响下喀斯特小流域化学风化过程中碳汇效应 | 第121-125页 |
6.3.1 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影响下小流域化学风化速率计算 | 第121-123页 |
6.3.2 不同人类活动影响下小流域化学风化对大气CO_2消耗 | 第123-12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七章 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影响下小流域与大气CO_2的源汇效应关系 | 第127-144页 |
7.1 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气界面CO_2释放通量分析 | 第127-136页 |
7.1.1 水-气界面CO_2释放通量计算 | 第127-130页 |
7.1.2 矿山/农业活动活动影响下水-气界面CO_2通量分析 | 第130-131页 |
7.1.3 城镇排污影响下水-气界面CO_2释放通量分析 | 第131-132页 |
7.1.4 混合污染影响下水-气界面CO_2释放通量分析 | 第132-136页 |
7.2 人类活动影响下喀斯特小流域水-气界面碳通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6-141页 |
7.2.1 矿山/农业活动活动影响下流域碳释放通量分析 | 第136-139页 |
7.2.2 城镇排污/城市居民影响下流域碳释放通量分析 | 第139页 |
7.2.3 矿山/城镇排污影响下流域碳释放通量分析 | 第139-141页 |
7.3 基于岩石风化和水-气界面碳释放的小流域源汇效应分析 | 第141-142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4-148页 |
8.1 结论 | 第144-147页 |
8.2 展望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8页 |
附录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