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龟兹文化与唐五代文学研究

致谢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5-29页
    第一节 龟兹文化与唐五代文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15-23页
        一、龟兹与龟兹文化第15-16页
        二、学术史梳理第16-22页
        三、选题价值和意义第22-23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主要论题第23-29页
        一、研究思路第23-25页
        二、主要论题第25-29页
第一章 鸠摩罗什译经与王维诗文的佛教意涵第29-121页
    第一节 鸠摩罗什译经与王维的佛理接受第30-49页
        一、王维名字与鸠摩罗什所译《维摩诘所说经》的关系第30-39页
        二、罗什译经的名相辨析,奠定了王维佛义理解的基础第39-45页
        三、罗什译经的本土优势,促进了王维对经义的接受第45-49页
    第二节 鸠摩罗什译经中的情节设置与王维诗文的构思第49-58页
        一、文殊问疾第50-53页
        二、维摩诘默然无语第53-55页
        三、天女散花第55-57页
        四、香积佛饭第57-58页
    第三节 王维诗文对鸠摩罗什译经“譬喻”的运用第58-71页
        一、罗什“譬喻”与王维诗文的用典第59-61页
        二、罗什“十喻”与王维诗文的意象第61-64页
        三、罗什“十喻”与王维诗文的佛理第64-71页
    第四节 鸠摩罗什译经中的想象与王维诗文的关系第71-86页
        一、动植物意象想象第71-74页
        二、佛法神力想象第74-83页
        三、时空维度想象第83-86页
    第五节 鸠摩罗什偈颂翻译和创作对王维诗文的影响第86-99页
        一、罗什译偈对王维偈颂的影响第87-94页
        二、罗什所作偈颂对王维诗文的影响第94-99页
    第六节 鸠摩罗什遮诠双谴说理方式与王维诗文的“空观”解说第99-121页
        一、遮诠双谴说理方式及其在什译大乘佛典中的应用第100-103页
        二、《维摩诘所说经》以遮诠双谴方式析“空观”的表现第103-115页
        三、王维诗文以遮诠双谴方式解说“空观”及其与罗什译经的关系第115-121页
第二章 龟兹佛教影响下的吐火罗A《弥勒会见记剧本》研究第121-179页
    第一节 唐代剧本吐火罗A《弥勒会见记剧本》的龟兹文化背景第122-130页
        一、剧本出土地焉耆与龟兹文化第123-127页
        二、剧本所用吐火罗A语言与龟兹文化第127-130页
    第二节 唐代剧本吐火罗A《弥勒会见记剧本》的戏剧文体性质第130-164页
        一、吐火罗A《弥勒会见记剧本》的内容要素第131-154页
        二、吐火罗A《弥勒会见记剧本》的形式特征第154-164页
    第三节 唐代剧本吐火罗A《弥勒会见记剧本》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164-179页
        一、吐火罗A《弥勒会见记剧本》流传过程中的龟兹文化因素及意义第164-167页
        二、吐火罗A《弥勒会见记剧本》的传承及影响第167-179页
第三章 龟兹壁画与唐五代戏剧研究第179-223页
    第一节 龟兹乐舞壁画对唐五代戏剧表演和戏场设置的影响第179-190页
        一、龟兹壁画乐舞演出对唐五代及后世戏剧表演的影响第179-187页
        二、龟兹壁画中乐舞演出场地对戏剧戏场的影响第187-190页
    第二节 龟兹壁画故事的戏剧性与唐五代及后世戏剧情节的选择第190-201页
        一、龟兹单幅壁画故事的戏剧性第191-195页
        二、龟兹连续性壁画故事的戏剧性第195-201页
    第三节 龟兹壁画的构图方式对唐五代戏剧结构的启发第201-223页
        一、菱格画式构图第202-205页
        二、方形框式构图第205-209页
        三、连环画式构图第209-219页
        四、龟兹壁画构图方式与戏剧结构设置第219-223页
第四章 龟兹乐舞文化与唐五代歌舞戏第223-259页
    第一节 龟兹歌舞戏兴盛的表现及其所受龟兹乐舞文化的影响第223-228页
        一、龟兹歌舞戏兴盛的表现第224-227页
        二、龟兹乐舞对龟兹歌舞戏形成的重要作用第227-228页
    第二节 苏幕遮第228-236页
    第三节 拨头第236-244页
    第四节 狮子舞第244-259页
第五章 唐五代时期的龟兹本土文学第259-291页
    第一节 龟兹传说故事第259-279页
        一、龙与龟兹王第260-269页
        二、《耶婆瑟鸡》羯鼓曲与龟兹千泪泉第269-279页
    第二节 龟兹佛教故事第279-291页
        一、阿奢理贰伽蓝的故事第279-283页
        二、《华严经》传播的故事第283-286页
        三、龟兹僧人释法丰的故事第286-291页
第六章 唐五代文学作品中的龟兹名物第291-349页
    第一节 唐诗中的“觱篥”与“芦管”第292-313页
        一、同场宴会和诗中的异名乐器记录第292-295页
        二、觱篥、芦管的区别第295-302页
        三、诗歌中“觱篥”“芦管”的同质化第302-313页
    第二节 龟兹名物与唐五代文学的异域色彩第313-349页
        一、龟兹游仙枕第313-324页
        二、龟兹板第324-329页
        三、屈支灌第329-343页
        四、龟兹名物异域色彩的原因分析第343-349页
参考文献第349-379页
作者简历第379页

论文共3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第六代”后中国艺术电影的结构主义叙述学考察
下一篇:张耒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