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选题背景及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简述没骨山水在蓝瑛之前的发展过程 | 第11-16页 |
第二章 蓝瑛山水的发展阶段 | 第16-20页 |
第一节 蓝瑛山水的早期画风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蓝瑛山水的中期画风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蓝瑛山水的晚期画风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以《白云红树图轴》为例浅析蓝瑛没骨山水的特征 | 第20-28页 |
第一节 《白云红树图轴》介绍与浅析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白云红树图轴》的设色特点 | 第22-24页 |
第三节 《白云红树图轴》绘画风格的特征 | 第24-27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蓝瑛没骨山水风格独特性的成因 | 第28-39页 |
第一节 张僧繇、范长寿、杨昇的影响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壁画的影响 | 第30-34页 |
第三节 董其昌的影响 | 第34-36页 |
第四节 明代崇尚复古与个性思潮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五节 江浙地区的地域特征与当地绘画画风的影响 | 第37-38页 |
第六节 蓝瑛职业特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第五章 蓝瑛没骨山水画的影响 | 第39-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