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药物学论文--兽医药剂学论文

替洛隆和常山酮的工艺、质量及药理毒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写与简称第19-21页
1 绪论第21-3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1-23页
    1.2 替洛隆和常山酮的研究概况第23-33页
        1.2.1 替洛隆的研究概况第23-24页
        1.2.2 常山酮的研究概况第24-33页
    1.3 选题依据第33-34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第34-36页
    1.5 课题研究的预期结果第36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36-37页
2 替洛隆的药学研究与实施第37-51页
    2.1 引言第37页
    2.2 替洛隆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思路第37-38页
        2.2.1 替洛隆的合成方法第38页
        2.2.2 试剂与仪器第38页
    2.3 9H-芴-2,7-二磺酸钾的合成第38-40页
        2.3.1 反应方程式第38页
        2.3.2 小试实验第38-39页
        2.3.3 中试放大第39页
        2.3.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39页
        2.3.5 工艺条件研究与讨论第39-40页
    2.4 9H-芴酮-2,7-二磺酸钾的合成第40-41页
        2.4.1 反应方程式第40页
        2.4.2 小试实验第40页
        2.4.3 中试放大第40-41页
        2.4.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41页
        2.4.5 工艺条件研究与讨论第41页
    2.5 4,4'-二羟基联苯-2-甲酸的合成第41-43页
        2.5.1 反应方程式第41页
        2.5.2 小试实验第41-42页
        2.5.3 中试放大第42页
        2.5.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42页
        2.5.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42-43页
    2.6 4,4'-二羟基联苯-2-甲酸甲酯的合成第43-44页
        2.6.1 反应方程式第43页
        2.6.2 小试实验第43页
        2.6.3 中试放大第43-44页
        2.6.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44页
        2.6.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44页
    2.7 2,7-二羟基-9H-芴酮的合成第44-46页
        2.7.1 反应方程式第44页
        2.7.2 小试实验第44-45页
        2.7.3 中试放大第45页
        2.7.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45页
        2.7.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45-46页
    2.8 盐酸替洛隆的合成第46-47页
        2.8.1 反应方程式第46页
        2.8.2 小试实验第46页
        2.8.3 中试放大第46页
        2.8.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46-47页
        2.8.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47页
    2.9 盐酸替洛隆的质量研究第47-49页
        2.9.1 性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第47页
        2.9.2 稳定性试验第47-48页
        2.9.3 结果与分析第48-49页
    2.10 盐酸替洛隆的活性鉴定第49-51页
        2.10.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9页
        2.10.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3 常山酮合成工艺及质量的研究与实施第51-93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常山酮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思路第51-52页
    3.3 试剂与仪器第52-53页
    3.4 5-氯-2,4-二溴甲苯的合成第53-54页
        3.4.1 反应方程式第53页
        3.4.2 小试实验第53页
        3.4.3 中试放大第53页
        3.4.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53-54页
        3.4.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54页
    3.5 5-氯-2,4-二溴苯甲酸的合成第54-56页
        3.5.1 反应方程式第54页
        3.5.2 小试实验第54页
        3.5.3 中试放大第54-55页
        3.5.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55页
        3.5.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55-56页
    3.6 2-氨基-4-溴-5-氯苯甲酸的合成第56-57页
        3.6.1 反应方程式第56页
        3.6.2 小试实验第56页
        3.6.3 中试放大第56页
        3.6.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56-57页
        3.6.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57页
    3.7 7-溴-6-氯-4(3H)-喹唑啉酮的合成第57-58页
        3.7.1 反应方程式第57页
        3.7.2 小试实验第57-58页
        3.7.3 中试放大第58页
        3.7.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58页
        3.7.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58页
    3.8 7-溴-6-氯-3-(2-氯烯丙基)-4(3H)-喹唑啉酮的合成第58-60页
        3.8.1 反应方程式第58页
        3.8.2 小试实验第58-59页
        3.8.3 中试放大第59页
        3.8.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59页
        3.8.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59-60页
    3.9 7-溴-6-氯-3-(3-氯丙酮基)-4(3H)-喹唑啉酮的合成第60-62页
        3.9.1 反应方程式第60页
        3.9.2 小试实验第60页
        3.9.3 中试放大第60-61页
        3.9.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61页
        3.9.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61-62页
    3.10 7-溴-3-(8-溴-5-羟基-2-氧代-3-辛烯基)-6-氯-4(3H)-喹唑啉酮的合成第62-63页
        3.10.1 反应方程式第62页
        3.10.2 小试实验第62页
        3.10.3 中试放大第62-63页
        3.10.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63页
        3.10.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63页
    3.11 3-[(4-苄基-2-羟基-八氢呋喃[3,2-b]并吡啶-2)甲基]-7-溴-6-氯-4(3H)-喹唑啉酮的合成第63-65页
        3.11.1 反应方程式第63-64页
        3.11.2 小试实验第64页
        3.11.3 中试放大第64页
        3.11.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64页
        3.11.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64-65页
    3.12 7-溴-6-氯-3-[3-(3-羟基-2-哌啶基)-2-氧代丙基]-4(3H)-喹唑啉酮的合成第65-66页
        3.12.1 反应方程式第65页
        3.12.2 小试实验第65页
        3.12.3 中试放大第65-66页
        3.12.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66页
        3.12.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66页
    3.13 氢溴酸常山酮的合成第66-68页
        3.13.1 反应方程式第66页
        3.13.2 小试实验第66-67页
        3.13.3 中试放大第67页
        3.13.4 产品光谱数据分析第67页
        3.13.5 工艺研究与讨论第67-68页
    3.14 氢溴酸常山酮的质量研究第68-93页
        3.14.1 材料与仪器第68-69页
        3.14.2 有关物质检测方法建立第69-74页
        3.14.3 有关物质检测方法验证第74-85页
        3.14.4 含量测定方法建立第85-87页
        3.14.5 含量测定方法验证第87-92页
        3.14.6 结果与分析第92-93页
4 常山酮类似物的设计与合成第93-103页
    4.1 引言第93-94页
    4.2 前药——O-乙酰常山酮、N-乙酰常山酮和O,N-乙酰常山酮的合成第94-97页
        4.2.1 常山酮前药的设计思路第94页
        4.2.2 O-乙酰常山酮的合成第94-95页
        4.2.3 N-乙酰常山酮的合成第95页
        4.2.4 O,N-二乙酰常山酮的合成第95-96页
        4.2.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6-97页
    4.3 常山酮类似物的合成第97-102页
        4.3.1 常山酮类似物的设计思路第97-98页
        4.3.2 类似物1:DL-反式-6-氟-7-氯-3-[3-(3-羟基-2-哌啶基)-2-氧代丙基]-4(3H)-喹唑啉酮的合成第98-101页
        4.3.3 类似物2:DL-反式-6-氯-7-哌嗪基-3-[3-(3-羟基-2-哌啶基)-2-氧代丙基]-4 (3H)-喹唑啉酮的合成第101-102页
        4.3.4 类似物3:DL-反式-6-氯-7-吗啉基-3-[3-(3-羟基-2-哌啶基)-2-氧代丙基]-4 (3H)-喹唑啉酮的合成第102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2-103页
5 常山酮及其类似物的药理与毒理实验第103-117页
    5.1 引言第103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103-108页
        5.2.1 试验动物与仪器第103-104页
        5.2.2 急性毒性预试验第104页
        5.2.3 大鼠急性毒性正式试验第104-105页
        5.2.4 经口给药常山酮及其常山酮类似物对家禽干扰球虫的治疗效果评价第105-108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108-116页
        5.3.1 常山酮及其三个前药的大鼠急性毒性预试验结果第108-110页
        5.3.2 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第110-111页
        5.3.3 常山酮类似物治疗家禽感染球虫的临床表现第111-112页
        5.3.4 不同药物处理对球虫感染鸡群体重变化的影响第112页
        5.3.5 感染鸡死亡率第112-113页
        5.3.6 感染后鸡血便排泄情况第113-116页
    5.4 讨论第116-11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7-119页
    6.1 主要结论第117页
    6.2 创新点第117-118页
    6.3 展望与建议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1页
附图第131-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爆炸冲击下车身结构防护机理及多学科优化研究
下一篇:(功能)磁共振脑影像的分割和脑功能网络结构化稀疏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