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探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一、导论第8-17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 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第8页
  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第8-9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的理论基础第9-14页
  1. 国外对接受、接受心理理论的研究第10-12页
  2. 中国古代教育对接受、接受心理理论的研究第12-14页
 (三)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研究述评第14-17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第17-32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相关概念分析与界定第17-18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第18-20页
  1. 接受主体的心理结构第18-19页
  2. 接受主体心理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19-20页
 (三)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心理运行机制第20-32页
  1. 心理动力机制第21-23页
  2. 心理选择机制第23-24页
  3. 心理加工机制第24-26页
  4. 心理调节机制第26-29页
  5. 心理导向机制第29-32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碍第32-41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碍的表现第32-34页
  1. 闭锁心理第32-33页
  2. 失衡心理第33页
  3. 过敏心理第33页
  4. 逆反心理第33页
  5. 矫饰心理第33-34页
  6. 盲目从众心理第34页
  7. 漫不经心心理第34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第34-41页
  1. 根本原因:接受主体的本体因素不协调第35-37页
  2. 诱发原因:不良的客观环境第37-41页
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优化的途径第41-57页
 (一) 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优化第41-48页
  1. 提高接受主体认知水平第42-43页
  2. 尊重接受主体心理需要第43-45页
  3. 培育接受主体积极情感第45-46页
  4. 促使接受主体态度认同与转变第46-47页
  5. 加强对接受主体心理健康教育第47-48页
 (二) 接受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优化第48-52页
  1. 自我教育第48-50页
  2. 人际互动第50-51页
  3. 心理互助第51-52页
 (三) 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优化第52-57页
  1. 优化社会环境第53页
  2. 优化学校环境第53-54页
  3. 优化网络环境第54-55页
  4. 优化家庭环境第55页
  5. 优化社交环境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及在我党实践中的丰富与发展--重点阐述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对人民观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