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女大学生村官的乡村治理能力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绪论第12-24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一) 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 研究意义第13页
        (三) 研究目的第13-14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2页
        (一) 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第14-17页
        (二) 女性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第17-20页
        (三) 女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四) 综合分析第21-22页
    三、研究方法第22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22页
        (二) 实证分析法第22页
        (三) 比较分析法第22页
    四、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第22-24页
        (一) 创新之处第22-23页
        (二) 可能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基础第24-34页
    一、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第24-26页
        (一) 乡村治理第24-25页
        (二) 乡村治理能力第25-26页
    二、理论基础第26-34页
        (一)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第26-28页
        (二) 社会性别理论第28-29页
        (三) 角色认同理论第29-34页
第二章 女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社会背景第34-40页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建构认同第34-37页
    二、女性自我认同的转变,参政意愿增强第37-38页
    三、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嵌入第38-40页
第三章 女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第40-68页
    一、样本基本情况第40-42页
    二、女大学生村官治理能力的优势第42-47页
        (一) 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第42页
        (二) 女性具有的柔性治理方式第42-45页
        (三) 性别意识强烈的治理绩效第45-47页
    三、女大学生村官治理能力的劣势第47-50页
        (一) 融入乡村难,易受偏见束缚第47-48页
        (二) 竞争力不足,职位晋升窄第48-49页
        (三) 参与面不均,职位权力边缘化第49-50页
    四、女大学生村官治理能力的制约因素第50-68页
        (一) 自身生理条件限制第50-51页
        (二) 择业动机上存在认知偏差第51-55页
        (三) 社会资本分布和互动的不平等第55-59页
        (四) 传统性别文化与女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刻板化群体形象第59-68页
第四章 提升女大学生村官乡村治理能力的有效路径第68-78页
    一、构建两性平等社会性别文化第68-71页
        (一) 重构村落性别规范,营造性别平等的文化环境第68-69页
        (二) 构建多渠道互动平台,营造良性发展环境第69-70页
        (三) 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第70-71页
    二、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强社会资本存量第71-73页
        (一) 拓宽社会网络,积累社会资本第71页
        (二) 优化结构位置,建立信息资源互动社会网络第71-72页
        (三) 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对女大学生村官的支持和保障第72-73页
    三、夯实岗前教育,树立崇高职业理想第73-76页
        (一) 结合基层实际,优化教学教育结构第74页
        (二) 引导女大学生村官树立崇高职业理想第74-75页
        (三)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宣传工作第75-76页
    四、提高自我认识,积累工作经验第76-78页
        (一) 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第76-77页
        (二) 加强实践锻炼,积累治理经验第77-78页
结语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附录A: 女大学生村官的乡村治理能力问卷调查第86-92页
附录B: 访谈提纲第92-94页
致谢第94-9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共治理论视角下农村新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以盐城市为例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工会依法维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