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分析 | 第10-13页 |
1.2.1 德雷福斯的技能获得模型理论 | 第10页 |
1.2.2 德雷福斯的无表征智能 | 第10-11页 |
1.2.3 对德雷福斯人工智能哲学思想的质疑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概述 | 第13-15页 |
第2章 德雷福斯人工智能哲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 第15-24页 |
2.1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 | 第15-17页 |
2.1.1 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含义 | 第15-16页 |
2.1.2 德雷福斯对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运用 | 第16-17页 |
2.2 海德格尔的技术观 | 第17-21页 |
2.2.1 海德格尔的“在世存在”和“上手状态” | 第17-19页 |
2.2.2 德雷福斯对海德格尔技术观的运用 | 第19-21页 |
2.3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 第21-24页 |
2.3.1 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2.3.2 德雷福斯对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运用 | 第22-24页 |
第3章 德雷福斯人工智能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 第24-38页 |
3.1 常识问题对人工智能的限制 | 第24-26页 |
3.2 德雷福斯技能获得模型的五阶段说 | 第26-31页 |
3.3.1 新手阶段 | 第27页 |
3.3.2 高级初学者 | 第27-28页 |
3.3.3 有一定能力的高级初学者 | 第28页 |
3.3.4 精通者 | 第28-29页 |
3.3.5 专家 | 第29-31页 |
3.3 人的行为是不依赖规则的有序行为 | 第31-33页 |
3.4 非确定的目标和需要不能被计算机模拟 | 第33-35页 |
3.5 对人工智能的批判 | 第35-38页 |
第4章 德雷福斯人工智能哲学思想的价值及局限性 | 第38-46页 |
4.1 德雷福斯人工智能哲学思想扩大了现象学在科学界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 德雷福斯人工智能哲学思想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积极价值 | 第39-44页 |
4.2.1 哲学和技术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 | 第39-40页 |
4.2.2 促进了人工智能研究者思维模式的转变 | 第40-41页 |
4.2.3 对早期人工智能研究纲领起到引导作用 | 第41页 |
4.2.4 促进了人工智能领域政策的调整 | 第41-43页 |
4.2.5 对人工智能研究者的启示 | 第43-44页 |
4.3 德雷福斯人工智能哲学思想的不足 | 第44-46页 |
4.3.1 对现象学运用过于宽泛,核心论点缺乏具体的作用方式或机制 | 第44页 |
4.3.2 全有或全无的论断观点,论证略显绝对化、简单化 | 第44-45页 |
4.3.3 论述过于低估科技的作用,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色彩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