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聚合物负载三苯基膦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聚合物负载三苯基膦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1.1 聚合物负载三苯基膦用作有机试剂 | 第14-15页 |
1.2.1.2 聚合物负载三苯基膦用作金属配体 | 第15-16页 |
1.3 金属钯催化剂的应用现状 | 第16-19页 |
1.3.1 金属钯催化C-C偶联反应 | 第16-17页 |
1.3.2 金属钯催化加氢反应 | 第17-18页 |
1.3.3 金属钯催化氧化反应 | 第18页 |
1.3.4 金属钯催化的其它反应 | 第18-19页 |
1.4 刺激响应性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1.4.1 刺激响应性聚合物的类型 | 第20-22页 |
1.4.1.1 单一刺激响应性聚合物 | 第20-21页 |
1.4.1.2 双重刺激响应性聚合物 | 第21-22页 |
1.4.1.3 多重刺激响应性聚合物 | 第22页 |
1.4.2 温度响应性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22-23页 |
1.4.3 温度响应性聚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 第23-25页 |
1.4.4 温度响应性聚合物/金属复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5.1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27页 |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P(DEGMA-co-DPPS-co-OEGMA_(300))Pd(OAc)_2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28-46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3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8-30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2.2.2.1 4-乙烯基三苯基膦单体(DPPS)的合成 | 第30-31页 |
2.2.2.2 P(DEGMA-co-DPPS-co-OEGMA_(300))的制备 | 第31页 |
2.2.2.3 温敏高分子载体的结构表征与LCST测试 | 第31-32页 |
2.2.2.4 P(DEGMA-co-DPPS-co-OEGMA_(300))Pd(OAc)_2的制备 | 第32页 |
2.2.2.5 P(DEGMA-co-DPPS-co-OEGMA_(300))Pd(OAc)_2的结构及LCST表征 | 第32-33页 |
2.2.2.6 P(DEGMA-co-DPPS-co-OEGMA_(300))Pd(OAc)_2的应用 | 第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4页 |
2.3.1 P(DEGMA-co-DPPS-co-OEGMA_(300))的结构表征 | 第33-34页 |
2.3.2 P(DEGMA-co-DPPS-co-OEGMA_(300))的LCST测试 | 第34-36页 |
2.3.3 P(DEGMA-co-DPPS-co-OEGMA_(300))Pd(OAc)_2的~(31)P NMR及LCST测试 | 第36-37页 |
2.3.4 P(DEGMA-co-DPPS-co-OEGMA_(300))配位前后的FTIR分析 | 第37-38页 |
2.3.5 P(DEGMA-co-DPPS-co-OEGMA_(300))Pd(OAc)_2的XRD分析 | 第38-39页 |
2.3.6 P(DEGMA-co-DPPS-co-OEGMA_(300))Pd(OAc)_2的TG分析 | 第39页 |
2.3.7 P(DEGMA-co-DPPS-co-OEGMA_(300))Pd(OAc)_2的DLS测试 | 第39-40页 |
2.3.8 P(DEGMA-co-DPPS-co-OEGMA_(300))Pd(OAc)_2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40-44页 |
2.3.8.1 Suzuki偶联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0-42页 |
2.3.8.2 温度对Suzuki偶联反应产物转化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2.3.8.3 Suzuki偶联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43-44页 |
2.3.8.4 P(DEGMA-co-DPPS-co-OEGMA_(300))Pd(OAc)_2的循环使用 | 第44页 |
2.4 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P(NIPAAm-co-DPPS)Pd(0)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46-59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50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46-47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3.2.2.1 P(NIPAAm-co-DPPS)的制备 | 第48页 |
3.2.2.2 P(NIPAAm-co-DPPS)的结构表征与LCST测试 | 第48-49页 |
3.2.2.3 P(NIPAAm-co-DPPS)Pd(0)催化剂的制备 | 第49页 |
3.2.2.4 P(NIPAAm-co-DPPS)Pd(0)的结构及LCST表征 | 第49-50页 |
3.2.2.5 4-NP催化还原实验 | 第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3.3.1 P(NIPAAm-co-DPPS)的结构表征 | 第50-51页 |
3.3.2 P(NIPAAm-co-DPPS)的LCST测试 | 第51-52页 |
3.3.3 P(NIPAAm-co-DPPS)Pd(0)的~(31)P NMR及LCST测试 | 第52-54页 |
3.3.4 P(NIPAAm-co-DPPS)Pd(0)的XRD分析 | 第54-55页 |
3.3.5 P(NIPAAm-co-DPPS)Pd(0)的TG分析 | 第55页 |
3.3.6 P(NIPAAm-co-DPPS)Pd(0)的TEM分析 | 第55-57页 |
3.3.7 P(NIPAAm-co-DPPS)Pd(0)的催化性能分析 | 第57-58页 |
3.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RAFT聚合制备含三苯基膦聚合物的研究 | 第59-67页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0-63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60-61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61-63页 |
4.2.2.1 RAFT试剂S-氰甲基-S-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的合成 | 第61页 |
4.2.2.2 P(St-co-DPPS)的合成 | 第61-62页 |
4.2.2.3 P(St-co-DPPS)-b-EDEGA的合成 | 第62-63页 |
4.2.2.4 RAFT试剂及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4.3.1 RAFT试剂S-氰甲基-S-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的表征 | 第63-64页 |
4.3.2 P(St-co-DPPS)的转化率及结构表征 | 第64-65页 |
4.3.3 P(St-co-DPPS)-b-EDEGA的结构表征 | 第65-66页 |
4.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页 |
5.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