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控制信息的智能手机自检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传统的检校方法 | 第10页 |
1.2.2 基于主动视觉的检校方法 | 第10页 |
1.2.3自检校方法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2 成像模型与检校方法 | 第17-34页 |
2.1 相机成像模型 | 第17-23页 |
2.1.1 摄影测量中的成像模型 | 第17-19页 |
2.1.2 计算机视觉中的成像模型 | 第19-23页 |
2.2 智能手机成像特征 | 第23-25页 |
2.2.1 成像原理 | 第23-24页 |
2.2.2 自动对焦特性 | 第24-25页 |
2.2.3 相机检校的可行性 | 第25页 |
2.3 相机检校内容 | 第25-27页 |
2.3.1 相机检校参数 | 第25-26页 |
2.3.2 附加参数模型 | 第26-27页 |
2.4 相机检校方法 | 第27-33页 |
2.4.1 张正友相机检校方法 | 第27-30页 |
2.4.2 直接线性变换相机检校方法 | 第30-32页 |
2.4.3 基于空间后方交会的相机检校方法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影像特征匹配 | 第34-41页 |
3.1 SIFT特征提取与描述 | 第34-38页 |
3.1.1 尺度空间极值检测 | 第34-35页 |
3.1.2 关键点精确定位 | 第35-36页 |
3.1.3 关键点定向 | 第36-37页 |
3.1.4 关键点描述 | 第37-38页 |
3.2 特征向量的匹配 | 第38-39页 |
3.2.1 基于欧氏距离的粗匹配 | 第38-39页 |
3.2.2 基于RANSAC算法的精匹配 | 第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智能手机相机自检校方法 | 第41-56页 |
4.1 自由网模型的建立 | 第41-47页 |
4.1.1 单元模型的相对定向 | 第41-46页 |
4.1.2 模型连接 | 第46-47页 |
4.2 自检校光束法自由网平差 | 第47-54页 |
4.2.1 误差方程建立 | 第48-51页 |
4.2.2 法方程及其解算 | 第51-54页 |
4.3 智能手机相机自检校策略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实验与分析 | 第56-72页 |
5.1 室内三维检校场实验 | 第56-63页 |
5.1.1 相机检校实验 | 第56-60页 |
5.1.2 精度验证实验 | 第60-63页 |
5.2 近距离黑白棋盘格检校实验 | 第63-69页 |
5.2.1 近距离检校实验 | 第63-68页 |
5.2.2 与张正友法的对比实验 | 第68-69页 |
5.3 室外自然场景检校实验 | 第69-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2页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