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2 研究范畴与意义 | 第12-15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2 基本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9-26页 |
| 2.1 引言 | 第19页 |
| 2.2 管道系统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 2.3 球阀数学模型 | 第20-21页 |
| 2.4 调压室数学模型 | 第21页 |
| 2.5 水泵水轮机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 2.6 调速器及主接力器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 2.7 发电机、负载及电网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 2.8 总结 | 第25-26页 |
| 3 特征线法仿真程序的编制 | 第26-40页 |
| 3.1 引言 | 第26页 |
| 3.2 基于面向对象编程方法的程序框架 | 第26-29页 |
| 3.2.1 总体流程 | 第26-27页 |
| 3.2.2 抽象类SimEntity及子类 | 第27页 |
| 3.2.3 实体类SimDoc | 第27-28页 |
| 3.2.4 抽象类SimParamStat及子类 | 第28页 |
| 3.2.5 抽象类CalculationEntry及子类 | 第28页 |
| 3.2.6 UML类关系图 | 第28-29页 |
| 3.3 部件间拓扑关系处理 | 第29-30页 |
| 3.4 管道的显-隐格式结合求解 | 第30-32页 |
| 3.5 基于B样条曲面的水泵水轮机特性求解 | 第32-34页 |
| 3.6 调速器及其他部件方程的处理 | 第34-36页 |
| 3.7 方程求解与数据导出 | 第36-39页 |
| 3.7.1 牛顿法迭代格式 | 第36-38页 |
| 3.7.2 MATLAB编程接口 | 第38-39页 |
| 3.7.3 数据的保存与读取 | 第39页 |
| 3.8 总结 | 第39-40页 |
| 4 一洞双机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 | 第40-59页 |
| 4.1 引言 | 第40-41页 |
| 4.2 系统模型的线性化 | 第41-42页 |
| 4.2.1 压力管道 | 第41-42页 |
| 4.2.2 水泵水轮机 | 第42页 |
| 4.2.3 调压室 | 第42页 |
| 4.2.4 发电机及负载 | 第42页 |
| 4.3 实例一洞双机式抽水蓄能电站的模型构建与验证 | 第42-46页 |
| 4.4 实例电站共负荷工况根轨迹分析 | 第46-49页 |
| 4.4.1 两台机采用相同调速器设置 | 第46-48页 |
| 4.4.2 两台机采用不同调速器设置 | 第48-49页 |
| 4.4.3 结论 | 第49页 |
| 4.5 实例电站频域分析 | 第49-55页 |
| 4.5.1 工况组1——单机运行工况 | 第49-51页 |
| 4.5.2 工况组2——过渡工况 | 第51-53页 |
| 4.5.3 工况组3——双机并列运行工况 | 第53-55页 |
| 4.6 实例电站实际扰动下的调节品质分析 | 第55-57页 |
| 4.7 总结 | 第57-59页 |
| 5 一洞双机系统小扰动模型实验 | 第59-67页 |
| 5.1 引言 | 第59页 |
| 5.2 模型实验装置情况 | 第59-61页 |
| 5.3 单机运行稳定域的实验测量与分析 | 第61-64页 |
| 5.4 双机运行小扰动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 5.5 总结 | 第66-6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 硕士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