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和现状 | 第9-10页 |
1.3 焦化行业的环境管理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环境管理体系及其相关标准 | 第14-26页 |
2.1 ISO14001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 第14-16页 |
2.1.1 ISO14001标准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1.2 ISO14001的主要特点 | 第15-16页 |
2.2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及实施过程 | 第16-23页 |
2.2.1 环境管理体系的准备和策划 | 第16-19页 |
2.2.2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 | 第19-21页 |
2.2.3 环境管理体系的检测 | 第21-22页 |
2.2.4 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 第22-23页 |
2.3 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构建过程 | 第23-26页 |
第三章 ZT焦化公司环境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6-46页 |
3.1 企业概况 | 第26-30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26页 |
3.1.2 公司组织结构及各部门职能 | 第26-28页 |
3.1.3 产品情况 | 第28-30页 |
3.2 ZT焦化公司环境管理的现状 | 第30-33页 |
3.2.1 公司环境管理的组织状况 | 第30-31页 |
3.2.2 ZT焦化公司污染物排放状况 | 第31-32页 |
3.2.3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3.3 基于AHP的环境管理现状评价 | 第33-40页 |
3.3.1 环境管理现状指标的确定 | 第33-34页 |
3.3.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34-38页 |
3.3.3 模糊综合评判 | 第38-39页 |
3.3.4 打分及数据处理过程 | 第39-40页 |
3.4 ZT焦化公司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0-44页 |
3.4.1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的问题 | 第41-42页 |
3.4.2 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要求的问题 | 第42页 |
3.4.3 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的问题 | 第42-43页 |
3.4.4 监测和测量的问题 | 第43-44页 |
3.5 ZT焦化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第44-46页 |
第四章 ZT焦化公司基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 | 第46-60页 |
4.1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原则 | 第46页 |
4.2 构建环境的组织管理机构 | 第46-48页 |
4.2.1 组织管理机构的构建 | 第47-48页 |
4.2.2 组织管理机构的职责 | 第48页 |
4.3 构建关键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机制 | 第48-53页 |
4.3.1 环境因素识别中运用的方法 | 第48页 |
4.3.2 各单元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 第48-50页 |
4.3.3 ZT焦化公司各个单元中的环境因素及环境影响 | 第50-53页 |
4.4 构建环境管理的文件体系 | 第53-55页 |
4.4.1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内容 | 第54页 |
4.4.2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管理的构建 | 第54-55页 |
4.5 构建应急准备与控制机制 | 第55-57页 |
4.6 构建环境管理的审核机制 | 第57-60页 |
第五章 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60-68页 |
5.1 环境目标的分解与落实 | 第60-61页 |
5.2 员工培训 | 第61-62页 |
5.3 环境监测机制的建立 | 第62-64页 |
5.3.1 环境监测的原则 | 第62页 |
5.3.2 环境监测的体系 | 第62-63页 |
5.3.3 环境监测手段 | 第63-64页 |
5.3.4 部门与职责 | 第64页 |
5.4 环节考核与奖惩 | 第64-65页 |
5.5 环境管理体系的检查与纠正 | 第65-68页 |
5.5.1 环境管理体系检查和纠正的内容 | 第65-66页 |
5.5.2 环境管理体系检查和纠正措施 | 第66-68页 |
结束语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