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探讨--以河北省肥乡县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一、绪论第10-17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研究背景第10页
        2、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3页
    (四)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3-17页
        1、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2、相关理论基础第14-17页
二、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状况第17-23页
    (一)全国范围内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状况第17-18页
    (二)河北肥乡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运行状况第18-19页
    (三)肥乡互助幸福院调查问卷设计第19-23页
        1、研究对象和材料收集第19页
        2、调查问卷的设计第19-20页
        3、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第20-23页
三、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作用及推广价值分析第23-25页
    (一)互助养老模式的作用及意义第23-24页
        1、实现了符合农村实际的养老第23页
        2、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第23页
        3、解决了子女的后顾之忧第23-24页
        4、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第24页
    (二)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价值分析第24-25页
        1、社会政治价值第24页
        2、社会经济价值第24-25页
        3、思想文化价值第25页
四、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困境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5-30页
    (一)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第25-28页
        1、社会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第25-26页
        2、建设运营资金不稳定第26页
        3、建设规模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第26-27页
        4、运行风险难以易规避第27-28页
    (二)影响因素分析:PEST分析法第28-30页
        1、政治因素分析(Politics)第28页
        2、经济因素分析(Economic)第28-29页
        3、社会因素分析(Society)第29页
        4、技术因素分析(Technology)第29-30页
五、完善我国互助养老模式的政策建议第30-35页
    (一)国家层面第30-31页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第30页
        2、出台并细化相应法律法规规避风险第30-31页
        3、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第31页
    (二)社会力量层面第31-33页
        1、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第31-32页
        2、建立健全社会资本进入机制第32页
        3、整合资源提高互助养老质量第32-33页
    (三)家庭和个人层面第33-35页
        1、充分“用老”,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第33-34页
        2、提升老年人自身养老技能第34-35页
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后记(含致谢)第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来西亚族群政策评析--肯定性行动视角下的观察
下一篇:宜昌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