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探讨--以河北省肥乡县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3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1、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二、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状况 | 第17-23页 |
(一)全国范围内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状况 | 第17-18页 |
(二)河北肥乡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运行状况 | 第18-19页 |
(三)肥乡互助幸福院调查问卷设计 | 第19-23页 |
1、研究对象和材料收集 | 第19页 |
2、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9-20页 |
3、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20-23页 |
三、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作用及推广价值分析 | 第23-25页 |
(一)互助养老模式的作用及意义 | 第23-24页 |
1、实现了符合农村实际的养老 | 第23页 |
2、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 第23页 |
3、解决了子女的后顾之忧 | 第23-24页 |
4、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第24页 |
(二)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价值分析 | 第24-25页 |
1、社会政治价值 | 第24页 |
2、社会经济价值 | 第24-25页 |
3、思想文化价值 | 第25页 |
四、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困境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0页 |
(一)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 | 第25-28页 |
1、社会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 第25-26页 |
2、建设运营资金不稳定 | 第26页 |
3、建设规模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 第26-27页 |
4、运行风险难以易规避 | 第27-28页 |
(二)影响因素分析:PEST分析法 | 第28-30页 |
1、政治因素分析(Politics) | 第28页 |
2、经济因素分析(Economic) | 第28-29页 |
3、社会因素分析(Society) | 第29页 |
4、技术因素分析(Technology) | 第29-30页 |
五、完善我国互助养老模式的政策建议 | 第30-35页 |
(一)国家层面 | 第30-31页 |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 第30页 |
2、出台并细化相应法律法规规避风险 | 第30-31页 |
3、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 第31页 |
(二)社会力量层面 | 第31-33页 |
1、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 | 第31-32页 |
2、建立健全社会资本进入机制 | 第32页 |
3、整合资源提高互助养老质量 | 第32-33页 |
(三)家庭和个人层面 | 第33-35页 |
1、充分“用老”,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 第33-34页 |
2、提升老年人自身养老技能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9页 |